第19章 说书人说书又渡人,眼口鼻三处皆天意(2 / 2)
刚入迎圣城的卢大书虽是悲愤填膺,可一介说书讲古之人,又怎能改变动荡时局。
只能在城中找了个偏僻地界,用全部家当开了一家漱玉茶楼,聊以谋生。
至于为何不叫别个名号,而叫漱玉茶楼?
只因北宋女词人李清照,著有一词集,名曰《漱玉》。
她之一生,也是因靖康之变,时局动荡,一路由北向南,只为求得安身立命。此番境地,就如卢大书无异。
故而名曰漱玉茶楼,实则暗怀己伤。
卢大书平日里在茶楼开书讲古,赚些小钱糊口谋生,可沙哑嗓音却远不如当年。
这日无事,偶听茶楼外,弄堂中,几个顽童先是骂了一些“阎王刺配”“娘胎癞子”的难听话,又和一鬼脸小儿纠缠一处。
虽说鬼脸小儿极力反抗,可终究势单力薄。
卢大书这才打开窗棂,一声怒喝,驱离顽童。
卢大书见这小儿也是可怜,特别是眼神涣散,已然无光。
于是心有不舍,对其说道:
“近日老夫要开讲一部大书,名曰《绿林水浒》。”
“你可在茶楼栏杆之外听老夫讲书。”
“书中有武松、卢俊义、杨志等人物,哪个不是顶天立地的真英雄,大豪杰。而且他们都是和你一样,脸上都有刺配污物……”
说道这句,小陈鬼脸的眼中这才有了莫名闪烁,抬头问了一句:“真的吗?”
“那还有假?你明日且来听听便是。”
从此之后,每到卢大书开讲之时,都是将茶馆一侧窗户大敞,接着惊堂木一拍,小陈鬼脸准会按时到窗外候着“偷”听。
哪怕饿着肚子,哪怕被人冷眼。那书中无数的豪杰人物,都给了小陈鬼脸无穷力量。
杨志穷途卖刀、武松景阳打虎、岳飞精忠报国、关羽威震华夏……
地下溶洞中的陈鬼脸回忆到此处,对着泉水倒影,已是泪流满面。
忽然,溶洞中盘根错节的路线,好似浮现在水中。
刚才沿途做的无数标记,现在再看,竟然有几分熟悉。
“原来如此!原来一切都如竹剑真人所料!”
陈鬼脸猛然之间,仿佛一朝顿悟。
只因他这时分明看得真切,那胎记之上无数细小血管交错。
就如同地下水脉溶洞的地图!
虽说鬼面人见人嫌,可就是因为有了它,才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染上福寿膏,拉去结帮派,也没抢也没夺。虽身无分文,起码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也正是因为这副鬼脸,今日在山体溶洞之中,还埋了这样天大的因果报应。
那骇人的胎记遍布在陈鬼脸的半张脸皮,连接着眼、口、鼻三处。
正对应了小砀山地下的三处要害。
陈鬼脸当夜习得《虫经》之时,原本不甚理解的几处,此刻也清晰明确。
“眼似明镜,犹如肝胆,聚财聚势,意为机缘。”
“口为幽冥,上通环宇,下至无穷,意为深渊。”
“鼻如灵息,一呼为阴,一吸为阳,意为生机。”
这溶洞里的回环迷宫,常人一辈子也无法走出。
也只有陈鬼脸,仗着脸上的胎记地图,才能窥探其中奥妙。
眼,是机缘秘宝。口,是深渊之渊。鼻,是溶洞出口。
“孙儿,”陈鬼脸连忙拉起孙乞儿,兴奋道:
“跟我来,我知道这鬼地方的路数了。”
要说“人生在世,苦难二字。”但谁又知道,今日之苦难,是否是明日之因果。
正如大文豪苏轼夜饮东坡,归来时却被家童锁在屋外,敲门不应,只得独自倚杖听江。
如此境遇却写下了旷世名篇,其中一句曰:“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时候不早,话到此处。
至于陈鬼脸顿悟鬼脸奥秘之后,又有何等惊险历程,且留下回分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