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判断失误+各自为战(2 / 2)
当多尔衮与岳托两翼大军最终在漳河之滨胜利会师,清军营盘绵延数十里,灯火彻夜不息,如同雪原上蛰伏的巨兽。无数裹挟而来、面如死灰的汉民在刺刀下麻木地构筑着营垒。
帅帐之中,多尔衮蘸着朱砂的巨大箭头,正缓缓移向舆图上那个尚未染血的、象征帝国心脏的方向——巍巍太行山以西。一场更大规模、更深远的劫掠与征服,已在漫天风雪中酝酿成形。运河三城的“无战之冬”,不过是这场滔天洪流中一个冰冷而残酷的顿点。
清军右翼,主帅岳托麾下铁骑如黑色潮水漫过真定府北境。这支由镶红旗、正红旗精锐组成的劲旅,在突破明军薄弱防线后,以惊人的机动性四面散开,将滹沱河南岸的富庶州县拖入血火炼狱。
其行军轨迹如毒蛇分叉,一路由岳托亲率精锐直逼井陉要隘,另一路则如蝗群般席卷赵州平原,最终在广宗漳河畔完成血腥集结。
这场持续月余的劫掠,不仅暴露了明军战略判断的致命失误,更以卢象升的悲壮殉国,为这场寒冬战役刻下最惨烈的注脚。
岳托亲率的主力如阴云般笼罩行唐、灵寿、平山诸县。这支清军刻意避开真定府城,以轻骑突袭战术快速扫荡周边州县。
当卢象升率部进据真定府城时,岳托已率部在井陉口布下天罗地网。清军骑兵如幽灵般游弋于获鹿、栾城之间,利用太行山隘口设伏,多次截击明军粮道。
十一月二十九日,岳托突然率部南下元氏、赞皇,其行军路线刻意绕开卢象升主力,却始终如影随形地保持接触。这种“绞索”战术,成功将卢象升这头“雄狮”困在真定府城与井陉口之间。
卢象升的战略判断在此刻出现致命偏差。他误判清军主力将经井陉入晋,急调宣大总督张承业部驰援山西,却未察觉岳托的真正意图是牵制其主力。
当清军主力已如尖刀般刺入赵州平原时,卢象升仍在真定府城内调兵遣将。这种战略误判,为贾庄之战埋下伏笔。
与岳托主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路清军的“蝗群”式扫荡。这支由镶红旗、正红旗中下级军官统领的部队,如黑色旋风般席卷无极、深泽、晋州。
赵州城破之日,清军将全城富户押至滏阳河畔,以“金帛赎命”为名,掠走白银二十万两、粮食五千石。更令人发指的是,清军将赵州工匠尽数掳走,为后续攻城器械制造储备技术力量。
从赵州南下的清军分化为两股“蝗群”:一股沿滏阳河直扑柏乡、临城,另一股则绕道宁晋、隆平。在隆尧县(唐山界),清军遭遇乡勇顽强抵抗,竟将全城男丁驱至城头,以“人肉盾牌”掩护攻城。
内丘、邢台县的抵抗更为惨烈,清军为报复明军游击的袭扰,将全城老幼驱入火海,火光映红半个夜空。
十二月初十,当岳托在广宗漳河畔升起镶红旗帅旗时,广平府境内的清军已完成最后一场劫掠。
在永年县,清军将掳掠的妇女儿童集中到文庙,以“分赏有功”为名进行公开拍卖。邯郸县城的抵抗尤为悲壮,知县王佐率五百义死守城楼,最终全城被屠,仅存老弱三十余人被押往关外。
这支清军撤退时展示出惊人的组织力。他们将掳掠的粮食、布帛尽数焚毁,轻装急进。
在广平府与顺德府交界处,清军故意留下数百具明军尸体,制造“伏击得胜”的假象。当岳托的传令官抵达时,这支清军已如鬼魅般消失在太行山麓,只留下满地焦土与未寒的尸骨。
真定府城内的卢象升,此刻正面临人生最艰难的抉择。他误判清军主力将入晋,急调宣大总督张承业部驰援山西,却未察觉岳托的真正意图是牵制其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