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新河令和他的同僚们(2 / 2)
与此同时,典史刘名世也率领着数十名敢死士,在城墙上往来梭巡,昼夜不息。他们手持刀枪,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随时准备应对清军的进攻。
然而,时间却成了他们最大的敌人。从崔贤到任到清军大举进攻,仅有四十天左右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虽然竭力整顿城防,招募乡勇,但新河城的防御体系依然薄弱。
崔贤深知,若再给他更多的时间,他或许能完善城防,筹集足够的粮饷,训练出更强大的守城队伍。但现实是残酷的,清军的进攻如潮水般涌来,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十一月十八日,清军大股军队再次攻城。他们带来了重型火炮,对城墙进行猛烈轰击。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新河土城终于不堪重负,城墙被震塌,清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
冯圣教与王可象率领着乡勇,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手持长矛,奋勇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军包围。面对清军的劝降,他们义正言辞地拒绝,最终不屈而死。
刘名世率领着敢死士,在城内与清军展开巷战。他们往来穿梭,杀敌无数,但终因力量悬殊,被清军生擒。被俘后,刘名世大呼:“速杀我,我不屈也。”清军为了泄愤,将他残忍杀害。
如果像崔贤、刘名世等这样的官吏,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新河的情况或许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他们或许能完善城防,筹集足够的粮饷,训练出更强大的守城队伍,从而抵御清军的进攻。
但历史没有如果,时间不会倒流。在这短短的四十天里,他们已经竭尽全力,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义与担当。
崔贤手持长矛,率领家丁和乡勇,与清军展开巷战。在混战中,他杀死数名清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军包围。
清军为了泄愤,将崔贤裂骸碎首,全家十余人也惨遭杀害。这位刚到任不足五十天的知县,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为忠义,何为担当。
崔贤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敬仰的忠烈典范。新河百姓为了纪念他,在城中修建了祠堂,定期祭祀。
崔贤的事迹,不仅是一段悲壮的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乱世之中,他本可以选择逃避,但他却选择了坚守。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文人的风骨和担当。
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位忠烈,更是为了传承一种精神。崔贤的精神,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代,忠义和担当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我们的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生生不息,不断前进。
新河县令崔贤的事迹,是明末清初那段动荡岁月中的一个缩影。在那个时代,像崔贤这样的忠烈之士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崔贤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世之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让人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好古看着一页页的情报,也引起他无尽的悲哀,看着一个个大明志士,就这么倒下,他只能这么无力的坐在这里看着纸面上的名字,都是大明好儿郎啊!都这么一个个倒下,不值啊!太不值了。
这些人,有的张好古还认识,有的听说过,有的是根本不知道,张好古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可现在只能窝在这大山里,什么也做不了,不管张好古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哀,他也改变不了事实,往后的日子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悲哀等着他,令他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