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天禧纲 > 第93章 神乎其技

第93章 神乎其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起来,这个过程倒真有点像孩子玩泥巴,却又透着旁人难及的精细:教授用的油泥纯度极高,加热后盛在白瓷碗里,质地像刚熬好的稀稠米浆,用的时候,他会用小勺舀出一勺,放在手心轻轻揉搓,随着温度慢慢降低,油泥从软糯逐渐变得柔韧,刚好能捏塑造型,却又不会轻易变形。

这种油泥的可塑性堪称绝妙:哪怕是龙鳞上细如发丝的纹路,都能在指尖按压、刻画下清晰呈现;而且在常温下就能自然固化,硬度足够支撑后续翻模,不用担心塑形后垮塌;最方便的是修改 ,若是哪里捏得不满意,只需用防风打火机隔着半寸距离轻轻一烤,油泥就会重新变软,既能把表面修得光滑细腻,又能随时调整弧度、线条,直到和原镜的纹饰风格完全契合,看不出半点拼接痕迹。

教授坐在修复台前,手里捏着一小块油泥,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铜镜。他先是对着铜镜的残口反复比对,又用手指丈量龙首的比例、龙颈的弯曲弧度,直到在心里勾勒出完整的造型,才小心翼翼地捏起油泥。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没人敢出声打扰。汤普森停下了调试设备的手,晴奈忘了递工具的动作,连最耐不住性子的熊赳赳,都看得忘了惦记游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教授的手,仿佛在看一场精妙绝伦的魔术。

不过,龙身的纹饰繁复精细,单靠双手很难塑造出细节。这时,史密斯教授让汤普森拿来的一套造型雕刀,终于派上了用场。这套工具是教授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修复经验,特意找人用精铜车制的,一共三十多件:手柄都像细细的笔管,只是管身上刻着防滑的螺旋纹路,握在手里格外稳;刀头却千奇百怪,有的像小巧的挖耳勺,有的像扁平的小铲,有的像菱角状的刮刀,还有的像弯弯曲曲的钓鱼钩,专门处理纹饰的死角。

教授拿起一把小铲状雕刀,对着一块油泥开始塑形。他先将一张1:1比例的铜镜纹饰图铺在台面上,一边对照图纸,一边用雕刀在油泥上刻、削、压、刮。起初,油泥只是粗糙的胚体,随着雕刀不断游走,渐渐有了龙身的轮廓,再到龙鳞的层次、纹路的走向,最后连龙身上错金线条的凹槽都清晰可见,每一处细节都纤毫毕现,仿佛是从原镜上“拓”下来的一般。

所有队员都围到了修复台四周,静静盯着教授手中的雕刀。整个过程中,教授的动作行云流水,没有半分迟疑:该刻深纹时,雕刀落下精准有力;该修细节时,指尖轻转,纹路立刻变得柔和 ,队员们看得目不转睛,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觉得这哪里是修复,分明是一场精彩到极致的艺术表演。

可教授自己似乎还不满意:他对着油泥造型反复端详,又拿起雕刀调整曲线角度,尤其是龙头下颚的形态,究竟是大张着嘴,还是半开半合?他比对了其余七条龙首的神态,又参考了战国青铜器上常见的龙纹风格,来来回回修改了五六次,才终于点头定稿。

这一整套流程,足足耗了五个钟头。教授太过投入,拿起雕刀就没停下过,连午餐时间都错过了。胡春兰来过三次,每次都想提醒众人吃饭,可看到教授专注的神情,终究没敢打扰;其他队员也舍不得错过这场难得的修复教学,没人愿意离开,只有熊赳赳实在耐不住饿,早早溜到餐厅饱餐一顿,回来后就在修复室的椅子上蜷着打瞌睡,错过了最精彩的塑形过程。

终于,教授放下了手中的雕刀,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沉稳:“把铜镜原件取过来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