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家乡风云变 > 第12章 种豆花开春意闹,雨季风华道路新

第12章 种豆花开春意闹,雨季风华道路新(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村民们听到宣传套种的消息,顿时火爆起来,像是逢雨逢甘,一股热潮纷纷而起,一个个去村委联系,原来要种的豆种,玉米种油葵种和地膜全是乡政府提供。

到了发放良种的那天,乡亲们兴致勃勃的骑着自行车,来到种子站,满怀的希望,期盼的收获,一股脑儿写在脸上,激荡在心里。

黄书记和常主任已经早早的站在队前列,介绍县农业局的专家给大家讲解

"套种″种植技术。

他讲的娓娓动听,大家听的津津有味,二壮和刘佳淳还拿着纸和笔,认真细致地记录着,“白垄″,

"籽垄″分别多宽,株距多长,底肥多少,口肥多少,所有这些,他俩都做了笔记。

看吧!二壮将这些归纳了起来,并且列成表格,绘成

"图

",让人一目了然,而刘佳淳更是注意细节,种子的出芽率,纯度也都记录在

"案

",播种时间,生长周期,底肥时间,口肥时间,灌溉周期,都一一记录在册。

这样一来,二壮和刘佳淳成了我们的我们播种期“指导员

"。他们以赴于理论与实践,这样一来难能可贵啊!

当然,万事开头难,政府的宗旨是

"试验田

",为了以后的全面推广做铺垫。

开始发种子与地膜,大家按各家的的土地面积的三成来计划分发,记得当年的玉米品种是

"中单

",建议单亩播种籽是4000粒一4500粒,即3斤种子为妙。油葵建议单亩下种籽3500粒。豌豆单亩下籽15公斤,地膜每亩3公斤,所有这些,大家默记在心,当然,具体细节,要按土地的

"土质″而定,这些任务交给了二壮和刘佳淳,当技术员将任务下达给他俩时,他俩满口答应,大家也鼓掌称赞。

黄书记这时发话了:

"二壮和老刘从今往后是'专家',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他俩任重而道远呀!

"

二壮说:

"谢谢领导和乡亲们信任和鼓励,我们会尽自己的努力,将套种田种好!

"

两个小时过去了,

"分发

"结束,乡亲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拿着种子赶回家,小心翼翼存放起来,等待着春耕。

先是那麦子,快到清明节了,淡淡的青绿在田间破土而出,也是令人心动的

"良田

"毕竟还有七成,仓中粮必保,经济作物才

"萌发

",大家一个个认真对待。

麦种完后一周种豌豆,油葵和豌豆开播了,大家均匀地洒上化肥,扬鞭赶牛,犁了一亩又亩,完了用

"木磨″磨上两遍,让化肥

"回性″两天,便首先开始种上豌豆,完了在磨两遍,接着在播好的一块块地里,用细线绳量好80厘米宽的间距,再顺线用铲子点播上油葵,一行又一行,真像脚上的

"千层底

",华美极了。

等大家将豌豆和油葵种完后,大家想着:豌豆不豌豆,油葵真象一锅又一锅的油饼,在农民的嘴说道:希望本来有,远瞻定目标。来日金秋艳,油足银币现。

杏花开了,到种豆时节了,二壮召呼大家开

"耧

",玉米套豌豆的土地开始打磨,父亲首先用人拉着

"炮弹磙″将地打一遍,按着均匀的在田地上洒上化肥,再套上牛犁一遍,再用木磨磨一遍,接着用耙把细土块捞上一遍,再用木磨再磨两遍,等会儿将新耕的土地在烈日下晾一会,人便拉着“炮弹磙

"再打一遍。

准备好了就开始种植,先找来一根160厘米的长杆,上面对齐画宽为70厘米X70厘米的两段,分别钉上三根均匀的长钉子,再在长木杆的中间按一个长为150厘米的手把,完了之后,拉着已制好的

"耙″,在整好的地里画上一道道整齐均匀的70厘米的长线,再将间隔之间用铁锹修好一条条60厘米宽的粗垄,再用铁锹修整拍齐拍光,即使一根根草根也不放过,必须收拾干净利落,接着用一根小木板刮光,这样修垄成功。

接着拿来玉米种,用小铲子在垄间种上两行并株距为8寸或9寸的玉米种,这种尺寸说来农人一个个种得再也合适均匀不过了。

到覆膜时间了,拿来一卷地膜,准备好铺在玉米垄上,开始了,一个人用细绳拉着地膜前面走,两个人分别站在垄两边拥土,间隔一段,打上一个个“土节

",防止风揭地膜,这一道道工序,必须十分的认真,百分百的筋道。

籽垄种结尾了,我们就开始跟着爸爸看种

"白垄

"。看,大家拉着小耙,将经过种

"玉米而被脚和铁锹糟蹋得不象话的土再耙松软,再拉着播种机,将豌豆套种在

"白垄″上。

这样,经过大家的精耕细作,两种套种模式就完成了,大家等待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