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家乡风云变 > 第15章 良田耕务多经验,诗书博学更超前

第15章 良田耕务多经验,诗书博学更超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年春耕伊始,常主任召集大伙开了一个

"研讨会

",会议由二壮主持,目的是大家怎样将

"豌豆套油葵

"的经济效益更上一个台阶。

大家一致以为豆类磷钾需求量大,所以要上大量的农家肥和普通过磷酸钙,这样既经济又实惠。

另外,豌豆和油葵都引进了新品种,豌豆由

"北京五号

"全变成

"北京四号

",因为这些更具有适应性。油葵油榨油的变成

"炒货″。

黄书记更希望

"测土配方

",所以她从农大请来了她的老同学,对家乡的

"黄土

"进行了精准测验,希望大家给豌豆大量施磷肥,钾肥次之,磷肥少施或者不施。

另外水地要合理密植,

"针扎胡麻卧牛豆

",二壮极力要求大家一亩种30斤左右,这样才能

"稳产

",油葵由原来们单行变双行,株距是八寸,这才是最合理的密植,大伙听了二壮的经验,都觉得他说的有理有据,于是点头默许。

最后黄书记建议大家今年可以种自己土地面积的七成,这样才能显示经济作物的

"特色优势″。

袁世民笑着说:

"想吃驴肉就往崖里陷

"。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会后的第二天,巷道时不时地传来机车的轰鸣声,看吧!原来大伙都开始向地里转

"农家肥

"了,漫山遍野的粪堆堆,在风中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可谁知道它们才是″丰产高效

"的礼炮,响彻整个原野。

二壮更是别具一格,他买回一些普通磷肥,首先贴地洒一层农家肥,再洒一层磷肥,接着再洒一层农家肥,又洒一层磷肥,象肉夹馍一般,层次分明,完了铺上一层塑料,将“肥

"包裹起来,让其发酵。

十二三天后,二壮

"揭开锅盖″后,分别是预兆着丰收与希望。

农家肥发酵后,他的四轮车往返开来,让这些

"珠宝

"拉进了地里。

风洋溢着春意,悄悄地吹来,吹醒了大地,开阔的田路,浅浅的绿意,爬上了柳梢,柔嫩的枝叶,勾画着春耕的诗意,我不禁吟唱:

耕牛扬蹄黄土鲜,骡马嘶声红尘欢。不经劳作谁知梦,勤劳汗水雨已沾。

二壮夫妇醉于春,醉于春的执着,在这黄土新润的时节,散开了粪土,开起了四轮车,驾上沉重的耙,来来回回,速写春耕之情趣,感怀乡土之恋情,刹那间,细碎的飞尘,随着滚动的车轮,完善了一块平整的土地,紧接着,同样的方式,翻新过去的故事,把希望留给黄土,把梦想赋予明天。

干累了,他们歇一会,啃上几嘴馒头,冷饮一杯茶,打个饱嗝儿,继续一天的劳作,额头的汗,沾住了头发,手上的茧,橙黄色的余霞,炼就了一身的硬气,脚上的泡,余步未完的耕沟,从来不给农人一丝的闲暇。干着,干着,累了,他们有一种默契,该回家了,两个娃放学还要吃饭,这是和劳动一样重要的事呀!

袁世民的今年押的注更重,从羊圈里出了几十牛粪,全洒在这二十亩地里,他的一对骡子,套上一把耕犁,在他的皮鞭下,吃力的跑,喘息声急促,但是,他是急性子,希望这对“宝贝

"该干的时侯抓紧干,该歇的时侯马上歇,就这样,一早晨三四亩地,他和他的这对

"宝贝

"轻松拿下。

牲口弱的乡亲,都喜欢让二壮的

"宝马

"冲锋,所以,春耕这些天,二壮马不停蹄,终于按春分前,把大家的春耕搞结束。

一两天后,播种便开始了,二壮将买来的机车播种机

"拨籽轮

"进行了巧妙的改造,一亩地恰恰种30斤,从而一天种上百亩,几天下来,田野里焕燃一新,这豌豆统统“安家落户″,大家无一不称赞二壮是

"机械手″,干出了既漂亮又神速的“瓷器活″,默认他是

"金钢钻″。

接着就是套种油葵,这是纯人工活儿,大家先在埂边确定一条线,用脚

"沙

"过去,再每歇一米二,再

"沙

"如此类推,直到

"沙″完,接着在每条线的两边点播油葵种籽,株距是事先确定好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