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将军与公主(番外)(2 / 2)
利用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因克隆方法。
5、什么是基因文库?基因文库有哪两类?
6、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生物载体有哪两类?
(1)病毒载体:
?单链RNA植物病毒
?单链DNA植物病毒
?双链DNA植物病毒
(2)质粒载体:
?Ti质粒(根瘤土壤杆菌)
?Ri质粒(毛根土壤杆菌)
7、根癌农杆菌为何能诱发植物冠瘿瘤形成?
8、Ti质粒的主要结构区域和功能。
(1)毒性区(vir区):激活TT-DNA的转移
(2)T-DNA区:侵染植物时,从Ti质粒上被切割,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带有与肿瘤形成
有关的基因
(3)质粒接合转移区(区):存在与细菌间进行接合有关的基因
(4)质粒复制起始区(Ori区):保证Ti质粒进行自我复制。
(5)冠瘿碱分解位点
9、T-DNA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1)一般在23kb左右,都含有一段8kb左右的核心区(2)在T-DNA的5’端和3’端都有真核表达信号,如TATA-box、AATAA-box及poly(A)n等(3)无内含子(4)含致瘤基因(激素合成有关的基因)(5)含冠瘿碱合成代谢基因(6)左边界、右边界(RBandLB)序列(对T-DNA转移的重要性:右边界更保守)
功能:侵染植物时,从Ti质粒上被切割,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带有与肿瘤形成
有关的基因
Vir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总长度大约35kb,由7个互补群组成,分别命名为VirA、VirB、VirC、VirD、VirE、VirG和VirH
VirA
结构:单一基因,2.8kb,编码1条92kDa的多肽,为一种结合在膜上的受体蛋白(周质结构域,接头结构域,激酶结构域,接收器结构域);VirA蛋白C端保守区可以进行ATP特异性自发磷酸化(磷酸化的位点在474位组氨酸残基上,形成稳定的1-磷酸组氨酸和3-磷酸组氨酸);磷酸化的VirA蛋白能激活VirG蛋白(通过转移其磷酸基团至VirG蛋白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
功能:帮助植物细胞接受植物信号分子,启动毒性区表达
VirG
结构:1.2kb,为单拷贝基因,编码DNA结合活化蛋白;位于VirG蛋白N端第52位的天冬氨酸可以被磷酸化形成酰基磷酸(VirG蛋白必须在VirA蛋白存在下才能够特异性地
磷酸化)
功能:转录因子。可以特异地结合到VirB、C、D、E、G和H操纵子的5’端非转录区,激活转录
VirB
结构:至少编码11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膜转运蛋白。
蛋白质的N端带有信号序列。这种序列可以帮助蛋白质在膜上的运输,使其独立地或借助类似分子伴侣受体的帮助穿过内膜。
功能: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产生一个膜穿透通道,使T-DNA转移到细菌细胞外;也可能作为T-DNA复合物的组成成分。
VirC
功能:VirC1可以和T-DNA末端序列外侧的增强驱动子序列结合。可以提高土壤农杆菌的致瘤性(通过提高VirD操纵子在T-DNA末端序列特异位点的缺刻式切割能力来实现);VirC2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VirD基因家族(1-4)
分别编码分子质量约为16.2、47.4、21.3和5.8kDa的四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均与T-DNA加工有关。
VirD1:编码一种DNA松驰酶。
VirD2:①具N端的T-DNA末端切割能力;②含有核定位信号。VirD2与T-DNA共价结合后,可以引导复合物向植物细胞核方向运动。
VirD3:功能尚不清楚。不同类型的农杆菌菌种之间VirD3蛋白的同源性很小。
VirD4:N端带有一段信号肽序列,引导蛋白转运到细胞内膜。
VirE
编码的VirE2蛋白质是一种单链DNA结合蛋白。
功能:VirE2以共价的方式与经过加工的T-DNA分子的5’末端结合,形成T-复合物,以保护其免受核酸酶的降解。
VirF
可能的功能:协助T-DNA转移到宿主植物细胞中
VirH
功能:可能对植物产生的某些杀菌或者抑菌化合物起解毒作用,从而使农杆菌的生长不受这些物质的抑制
Tzs
编码与玉米素有关的细胞分裂素异戊(间)二烯基转移酶,可将玉米素分泌到细胞外(玉米素能促进农杆菌感染部位的植物组织脱分化和细胞分裂)
T-DNA整合到植物核基因组的必要条件。
(1)T-DNA边界序列
(2)Vir区基因
(3)农杆菌染色体上的基因
12、共整合载体系统的工作原理。
(1)农杆菌和大肠杆菌两个质粒具有一同源区
(2)两个质粒接合后经过同源重组形成一个大的共整合质粒
(3)将欲导入植物的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和操作,与农杆菌Ti质粒同源重组后,此外源基因就定位于两个T-DNA边界序列之间
(4)大肠杆菌质粒不能在农杆菌中进行自主复制,所以不经过重组就无法在农杆菌中稳定存在
13、双元载体系统的工作原理。
(1)有辅助质粒和穿梭质粒组成
(2)辅助质粒:含有为T-DNA转移所必须的Vir区段,提供毒性基因功能;含有农杆菌复制起始子;没有T-DNA边界序列。
(3)穿梭质粒:具有1-2个T-DNA边界重复序列;广谱寄主范围复制功能和移动功能;细菌选择标记,如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最近构建的穿梭载体携带有sI复制起始子(来自
pBR322),所以可大量制备质粒;编码植物选择标记、表达信号,T-DNA边界序列;有用于外源基因亚克隆的多克隆位点
(4)两种质粒在单独存在的情况下都不具备诱发肿瘤的功能
(5)接合后,两个质粒在选择压下可以自主共存于同一农杆菌细胞中。当农杆菌感染受伤的植物时,Ti质粒上的Vir基因与穿梭质粒上的右边界序列发生反式相互作用,从而将T-DNA转移进入植物细胞。
14、比较共整合载体系统和双元载体系统的特点。
共整合载体系统:
双元载体系统:(1)由两个彼此相容的质粒组成,两个质粒可以自主共存在同一农杆菌细胞中(基本特点)
(2)不需体内重组
(3)仅需将一个质粒转入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