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流浪前夕 > 第184章 长安往趣之走南闯北

第184章 长安往趣之走南闯北(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主宇宙二点五宇宙年四十五恒星年二千禧年地球历二十四年

亥月初六 多云

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科不当兴,技不当存。开化之果,原始之因。先民遗留,时代遗孤。无成圣之姿,无封神之念。称王者早死,为皇者早亡。郁结于心,壅闭阻塞。早夭心窄,命短不长。不知此身何归乡,客死郊野曝尸荒。

观夫前文所陈,以“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之谓,似存鄙夷四境族群之意;又言“科不当兴,技不当存”,将开化成果溯于原始之因,自比先民遗留、时代遗孤,尽显颓唐消极。乃至称“称王者早死,为皇者早亡”,满心皆为郁结,觉前途壅闭阻塞,自叹命途多舛,早夭心窄,不知身死魂归何处,竟生出客死郊野、曝尸荒野之悲叹,此等论调,实乃悲观至极。然天地悠悠,风云变幻无常,兴衰荣辱,皆非定数,万事万物皆存转机,岂可视一时之态而偏概全,自甘沉沦于消极之渊?

回溯上古蒙昧之世,民众智识未启,茹毛饮血,穴居野处,与禽兽无异。然先民凭借坚韧不拔之意志,勤劳聪慧之双手,披荆斩棘,历经无数寒暑,于混沌中开拓鸿蒙,文明之光方渐次显现。所谓“科”者,乃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真理之通途;“技”者,则为改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发展之利器。二者绝非不当兴存,实乃人类兴衰之所系。若无科技之演进,何以从刀耕火种之简陋,递嬗至精耕细作之繁盛?何以从徒步跋涉之艰辛,发展至车船飞驰之便捷?何以从结绳记事之古朴,跃升至书简传情,乃至当下信息瞬息万里之高效?科技之兴,恰似江河奔腾,为文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之动力,推动人类社会滚滚向前,焉能视如敝屣,弃之不顾?

且夫四夷者,虽风土人情各异,然皆为华夏之邻邦,其文化亦各具千秋。南蛮之地,山川毓秀,气候温润,盛产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其医药之术,以天然本草为基,经世代钻研实践,自成体系,或能疗愈诸多疑难杂症,为苍生福祉贡献独特智慧。如苗疆之蛊术,虽外人多有误解,然其中亦蕴含对生物习性与药理之深刻认知。且南蛮之音乐舞蹈,节奏明快,充满活力,多与祭祀、劳动相关,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北狄逐水草而居,驰骋于广袤无垠之草原,其畜牧之法,深谙牲畜习性,善养马牛羊驼,所产奶制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其于马背上练就精湛骑射之术,行军作战,灵活机动,战术策略亦有可资借鉴之处。北狄之服饰,多用兽皮、毛毡,既保暖又适应游牧生活,其图案与刺绣工艺,独具草原风情。东夷之人,心灵手巧,擅长手工技艺,所制器物,或精美绝伦,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如陶瓷、丝织、木雕等,皆巧夺天工,闻名遐迩。东夷之建筑,风格独特,注重与自然融合,且在营造技艺上有诸多独到之处。西戎尚武勇毅,以骑射为长,保家卫国,其战术变幻莫测,在高山大漠等复杂地形作战经验丰富,且其冶炼技术,能打造锋利兵器,为军事力量提供坚实保障。西戎之民俗,豪爽奔放,其独特的篝火晚会、摔跤竞技等活动,彰显着民族的豪情与力量。若能以开放包容之心相待,摒弃偏见与歧视,彼此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必能携手共进,共筑繁荣昌盛之景,又何必以偏狭之见,将其拒之门外,阻断发展之路?

至于称王者、为皇者,其兴衰成败,绝非天数注定,实与民心向背息息相关。古之圣王,如尧、舜、禹,以民为本,心怀天下苍生,施仁政,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尧帝设诽谤之木,听民之谏言;舜帝推行德教,以化万民;禹帝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使水患得治,万民感恩。故能得民心,四海归心,享国长久,其圣德之名,流传千古。反观夏桀、商纣之流,骄奢淫逸,暴虐无道,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置民众于水火之中。夏桀造酒池肉林,商纣设炮烙之刑,致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终至国破身亡,为天下笑。是以,兴亡之道,在于是否顺应民心,行正义之事,而非命中早定,不可更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