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低调隐忍(2 / 2)
皇帝的这番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群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无一不对馨澜的品行表示由衷的敬佩。他们深知,这位皇贵妃不仅美貌绝伦,更难得的是她那颗温婉贤淑、深明大义的心,这样的女子,才配得上母仪天下的尊荣。
在朝堂的一角,皇室宗亲与满洲八旗贵族们的声音虽低,却如同暗流涌动,难以掩盖其中的深意。“看来继后乌拉那拉氏这个后位坐不稳了。”一人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揣测,仿佛已经预见了一场后宫的风云变幻。
“皇上不废后,但这番话已经足以说明一切。”另一人接过话茬,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似乎在思考着这背后的深层含义。他们深知,皇帝虽未明言废后,但对馨澜的赞赏已经足以在后宫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让乌拉那拉氏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就是,继后乌拉那拉氏,除了一个空洞的名分,她还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一位皇室宗亲压低声音,言语间带着几分刻薄与轻蔑,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的眼神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掠过,似乎在寻找着共鸣者,而周围人的沉默则是对他话语的默认。
“哼,她空有后位,却无后德,这些年来,除了守着那冰冷的凤印,她可曾为皇室做出过半点贡献?”另一位满洲八旗贵族接过话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充满了对乌拉那拉氏的不屑与嘲讽。他的话如同一把利剑,直刺乌拉那拉氏的心脏,让她的形象在众人眼中更加黯淡无光。
“是啊,皇后之位,本是天下女子梦寐以求的荣耀,可到了她那里,却成了束缚,让她失去了原本的灵动与色彩。”又一位贵族低声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乌拉那拉氏的失望与不满。他们的话语如同寒风中的利箭,一支支射向乌拉那拉氏,让她在这金碧辉煌的大殿中显得愈发孤独与无助。
“继后乌拉那拉氏,天天如珠如宝地捧着那永基,只可惜,这孩子如今都十一岁了,学业却未见丝毫长进。”一位皇室宗亲压低声音,言语中带着几分惋惜与嘲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未来的预言。他的眼神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掠过,似乎在寻找着共鸣者,而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则是对他话语的回应。
“是啊,永基身为嫡子,可如今看来,却只怕是个难成大器的庸才。”另一位满洲八旗贵族接过话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充满了对永基未来的担忧与不屑。他们的话语如同一把无形的枷锁,将永基的未来牢牢地束缚在了失败的阴影之中。
“唉,这也不能全怪永基,毕竟,继后乌拉那拉氏除了将他捧在手心,又有多少心思放在他的教育上呢?一个缺乏母爱与教导的孩子,又能指望他有多少出息呢?”又一位贵族低声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乌拉那拉氏教育方式的质疑与不满。他们的话语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匕首,一次次地刺向乌拉那拉氏的心脏,让她在这权力的游戏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在这众人议论纷纷之时,馨澜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暗流。她心中暗叹,后宫与朝堂本就紧密相连,自己这一决定虽为保身,却也难免引发各方揣测与不满。但她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慌乱与不安,而是微微抬头,目光扫过那些窃窃私语之人,眼神平静而威严。
这时,皇帝似乎也注意到了角落里的动静。他眉头微皱,轻咳一声,大殿瞬间安静下来。皇帝缓缓说道:“诸位不必妄自揣测,朕今日所言,不过是对皇贵妃品行的赞赏。后宫之事,自有其规矩,朕心中自有考量。”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将那些流言蜚语挡在了门外。
馨澜连忙起身,盈盈下拜:“陛下圣明,臣妾也只盼后宫安宁,各司其职。”她的声音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与感激,又展现了自己的谦逊与识大体。这让皇帝的神色缓和了许多,也让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皇室宗亲与满洲八旗贵族们纷纷噤声。
而乌拉那拉氏,自那日在大殿之上遭受羞辱之后,心中的愤怒与屈辱便如潮水般汹涌难平。她常常独自坐在镜前,望着自己那张日益憔悴、满是愁容的脸庞,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决绝与不甘。“我绝不能让那馨澜如此轻易地如愿以偿!”她低声呢喃着,心中开始筹划着如何在这场后宫的争斗中扳回一局,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乌拉那拉氏深知,在这后宫之中,要立足、要得宠,子嗣是最为关键的依靠。因此,她将全部的心思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永基身上,盼望着他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以此来挽回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然而,永基因长期受到宠溺,早已养成了懒惰散漫、无所事事的习惯。对于学业,他丝毫不上心,整天只知道在宫中四处玩耍。这让乌拉那拉氏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暗自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