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上书(2 / 2)
崇祯时期,他能撤掉任何一个首辅,但他改变不了任何大明现状。
因为他要对抗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群体在利益受损的时候,会疯狂反抗。
光绪因为一个鸡蛋五十两银子太贵的时候,他的老师翁同酥根本不敢告诉光绪,鸡蛋到底多少钱一个。
文官们不用自己上马改革,对陆子吟的主动性,却是十分满意。
双方虽然在某些细节上面有冲突,但在对付勋贵,军户上面,却是利益一致。
他们不看,也不在乎陆子吟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只看陆子吟做了什么。
以严嵩为首的帝党在乎钱,以徐阶为首的文官,在乎的却是权利
。去年到现在,大明增加的府县,超过二十,安置的不仅仅是二十低级文官,还有配套的行政体系。
现在再来一个辽东,一个草原,这让他们愈发支持陆子吟的改革。
甚至大明朝堂当中的风向也发生变化,文官对朝鲜国的变故也表示关切,认为可以派遣一些官员协助朝鲜国的战后重建,暂且担任地方官。
大明的犬儒赫然变成大儒,恨不得现在就横扫四方,自己也好外放当个知府,或是在往上爬一点。
“侯爷,单单是沈阳附近,便有上百万亩良田,这些土地清算出来,今岁辽东赋税,还能盖过大明各地。”
他本以为大明江浙富庶,现在看来,江浙比不过西北,更比不过辽东。
至少在朝廷看来是这样的。
朝廷只看结果,江浙这样的赋税重地收不上来税收,反倒是平西侯治下的土地,哪怕一县之地,能够缴纳为数不少的赋税。
这是本事。
敢得罪人,敢做事,这就是天大的本事。
胡宗宪不知道别人敢不敢得罪权贵,但他知道自己是不敢贸然与之为敌的。
不,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得罪太多人,在大明就会寸步难行。
平西侯是例外,他此刻做的事情,是旁的官员一辈子都不会
做的。
人人都知道大明现在需要变革,可如何变革,谁去做事,却是没人能站得出来。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人去做。
“钱越多越好,不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赋税都是靠商税增加。”陆子吟淡淡点评,大明依靠农业税,人头税,苛捐杂税并不能持久。
想要长治久安,还得加强内部贸易,让商税增加。农业尽可能的维持百姓生存,要做的事减税,而不是加税。
“我虽然没魄力上书朝廷,减免农业税,可免除苛捐杂税却是没问题的。”陆子吟笑呵呵的话,确实让胡宗宪吃了一惊。
他顿时结巴起来:“侯爷,您在陕西行都司,辽东执行这些倒是没问题。可对我大明两京一十四省来说,苛捐杂税就是一些地方官维持生计的手段,最开始是迫不得已,现在倒是成了惯例。要是侯爷您上书的话,只怕会有许多人归罪在您的身上。”
陆子吟哑然失笑:“归罪?我做错什么了吗?”
胡宗宪一怔,这才想起平西侯没做错什么,老脸一红道:“侯爷,是下官想太多,您做的没错。”
“那你敢不敢跟我一起上书朝廷?”
“下官人微言轻,却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为,愿意与侯爷一道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