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庞大的数字(2 / 2)
在外征战小半年了,即便是铁人,也不能继续绷着。老卒需要回到京师,回家去休息一段时间。
正好抽调部分新兵,顺便将大同卫军户的田地赎买一并解决。
大明兵多,但能打的不多。这些勋贵子弟稍微训练一下,不求他们回到家乡能够成为戚继光,就算是不贪墨军饷,懂得练兵,配合自己训练新兵,这就够了。
人才永远都是少数,大多数都只是执行命令的庸才,他们能够一丝不苟的执行命令,但想要让他们主动做事,很难。
他们是官场上的老油子,信奉的是宁愿不做,也不做错。
而非主动。
“这一次你回来,父皇主要是为了三件事情,一是那些番邦使节,我大明处理这些庶务,无人能够比肩你。二是我大明大同卫赎买土地一事。三是我父皇要为他娶妻,我希望你能帮忙阻止。”
“理由。”
陆子
吟想了想,不记得朱载坖是什么时候娶妻的,但未来的万历是小妾生的,并非是王妃所生。
但当时裕王妃已经死了,万历才能城外嫡长子。
不,是裕王的独子。
“小弟年纪太小,再过三年,十八岁成婚也不迟。但父皇认为他子嗣不足,想要依靠小弟他们两个开枝散叶。小弟还小,景王更小。”
她语气莫名,一个是亲弟弟,另外一个是弟弟,但不熟。
前者她要维护,后者不管她的事情。不是她冷血,而是他深谙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
自己人好说话,换成其他人,还是自己小弟的竞争者,那就不好说话了。
“裕王爷的确年纪太小,仓促成婚对身体不好。陛下现在正值春秋鼎盛,未来几十年,裕王都有时间生儿子,安陛下的心。”
陆子吟看似吹捧,实则实话实说。嘉靖那老不死的嗑药吃仙丹,做事不地道。偏偏丫的长命,谁都觉得嘉靖短命。
偏偏现在才嘉靖二十九年。
若无意外,那老家伙还能再活十六年,到嘉靖四十五年才死。
按照许多人的说法,若是没有海瑞去骂嘉靖,嘉靖还能多活几年,把裕王给熬死。
“此事你与陛下说说,我若是有机会见陛下,也说说。陛
下最近心情如何,愿不愿意见我?”
“这次你弄来多少银子?钱多的话,兴许能见。不然单单是辽东迁移百姓一事,每日的奏报能够有十几封。过去一个多月,快两个月时间,他看的烦了。”朱寿瑛翻了一个白眼,漫不经心的说话。
陆子吟心中苦笑一声,倒是没想到嘉靖会真的看这些奏章,还看烦了。显然嘉靖还没有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还在思索辽东变故。
只可惜,他压根没去过辽东,想得再多,也改不了大明现状。
“那我有办法了。我现在有辽东户籍,人口约莫一百万人,不是户,是人。算上他们的家眷,至少三四百万人。开垦出来的田地,大概在三千万亩地。”
这一数目不多,后世东北有耕地45亿。大明不仅有东北,还有西伯利亚,库页岛。
真要计算的话,土地绝对超过十亿亩。
而且这是短期内可以开发的,不算林地,草原。
但现在跟后世也大不一样,现在大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是靠着土地生活,农业人口非常多。
后世东北地广人稀,12亿人口,真正种地的不超过一半。老一辈人老去之后,这一数目还会锐减。
现在,自己就要用这些数字,让嘉靖跟自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