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态度改变(2 / 2)
现在让徐邦宁出谋划策,便找到了两根大粗腿抱着,过几天在书信平西侯,魏国公,攀一下关系,就算是自己人了。
他是夏言的人,现在在朝堂上面没有多少容身之处。
想要往上爬,就得面对无数人的狙击,必须有靠山。
没有靠山,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
心中有底之后,翁溥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不少,他笑眯眯的跟着徐邦宁谈及战事,却见徐邦宁不骄不躁,说话不会无的放矢,皆是老成谋国之言。
这叫他心中暗暗称奇,下意识的将徐邦宁的重要性
不断拉高。这家伙就算是纸上谈兵,日子也能混得不错。
“千总,总兵来了!”
二人攀谈不多时,俞大猷总算下船。大军都在船上,哪怕通过旗帜,俞大猷已经知道有大人物在岸边等待自己,却也没办法加快速度,只能按部就班的到来。
时值冬日,昼短夜长,时间悄然流逝。
当翁溥注意到天色已晚的时候,身边甲士已经从最初的数人,变成了密密麻麻。
“怎么如此多的甲士?”
不远处,快步而来的湖广官员眼见甲士如云,不免吃了一惊。他们久在南方,对北方的了解只能从邸报上面看到,知道新军骁勇善战,却不觉得能够比军户强多少。
眼下强军压来,他们不约而同的感到恐惧,许多人更是想到了为什么自己的前辈要打压武将。
原来武将真的可以跟文官对抗!
“大人勿要慌张,这些都是北地老卒,跟鞑靼人,女真人,甚至朝鲜人作战过的老卒。忘记介绍了,林巨正林把总便是朝鲜族出身,若非辽东总督府不准备扩军,他应该已经能够担任千总。”
徐邦宁微微笑,许多人见到新军都会吃上一惊。大明上下,能打仗的军队太少。像新军这样武器甲胄甚至战马都一应俱全的强军,也就大明
开国时期有不少。明成祖朱棣时期的精锐数目都大不如前。
往后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难以见到成群结队的精锐。大明仅剩下的精锐一在夜不收,二是军官的亲随。
“朝鲜人?”
翁溥愈发惊讶,他刚才跟林巨正聊了一会儿,却未曾发现此人跟朝鲜人有任何相似之处。现在被人提及,他也不觉得林巨正是朝鲜人。
尤其是在知道眼前的精锐,三分之一都是鞑靼人女真人以及朝鲜人构成的之后,翁溥总算放心。
新军跟他族打交道,是有一套的。
“末将俞大猷,拜见大人。”
俞大猷着铁甲,比寻常甲士还要威风几分。在他身边的兵将更是甲胄制式,以及铁甲数目,都超过之前的军士。
来者不善!
翁溥脑袋里面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之后,立马嗤之以鼻。
来者!苗人才是来者。大明军队越强,自己的位置越稳固。
下船,安营扎寨,接风。
一席下来,俞大猷找到徐邦宁,问道:“传闻翁溥此人不好接触,今日一见,似乎传闻有问题。”
“传闻不假,是湖广局势糜烂,由不得这些官员思考后路。他们得罪了陛下,要么倒向严阁老,要么倒向徐阁老,侯爷。”
“只怕湖广要听侯爷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