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建立驿站(2 / 2)
他们立马振奋起来,无论是老人小孩儿,都纷纷忙碌起来。
男人伐木,其余人则是修建自来水厂。
说是水厂,实际上只是引渠,沉淀,是水利工程的一部分。
真正饮用还需要烧开。
陆子吟不是憨憨,很清楚这个时代的疾病大多是病从口入,热水虽然费柴,但在生死面前,都是小问题。
到了下午,一个不算大的水池已经成型,在一个工匠的指导下,自来水厂的已经建成。
顺流运输而来的运输竹子则是作为水管,堆放在木头上面。
一顶顶帐篷将男女分开
。
小旗理所应当的将一切安排好了之后,借着烛火,还是教导这些百姓熟悉大明官话。
他详细讲述了王上定下来的制度,小小的柔佛吃官家饭都要会说大明官话,当兵一个月至少五两白银,而做工一个月四两。
不想从军,学会大明官话后充当翻译,一个月也有六两白银。
白银的购买力一下午的时间,老百姓已经很清楚。
他们不约而同的摸了摸揣着口袋里面的铜子,看着身边嗷嗷待哺的孩子们,认真起来。
人类社会的问题永远都是分配,他们是食物链的最低端,生死没人在乎。此刻就算是快要饿死,也没人在乎他们的生死。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想法充斥在当权者心中。
种种情绪夹杂下,这一次的学习很顺利。
几个简单的如“早上”“中午”“我来”“吃饭”“睡觉”等的词汇都被学会。
而在第二天,孩子们更是被集中起来,他们不需要在去做事,而是在算不得翻译的小旗身边学习大明官话,以及识字。
位于滨城的造纸厂还未建成,他只能拿着树枝在地面上写写画画。
小孩子聪明,短暂学习后,就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朱
寿瑛认为这些小孩子能做的事情太少,与其让他们把时间浪费在琐碎上面,不如将其变成柔佛的第一批百姓。
教导小孩子的重任自然是落在这些略懂马六甲本地话语的人手中。
好在跟小孩子打交道只需要一个上午,下午的时候小孩子也需要去做事。
在百姓看来,学习跟工作一样,都是大人物要求的,给钱的,自然要尽心尽力。
若是孩子不认真,忙碌的时候摸鱼,自然是会被说教一番。
别的不说,那些大人可是说了,小孩子也可以担任翻译。
数日之后,颇具大明建筑风格的驿站已经完成主体。
几间木质小楼临时赶工,附近一排木头房子则是作为百姓居所。
陆子吟并未将百姓分散出去,而是集中在一起修筑住宅。
驿站只是现在式,未来驿站附近会形成农业为主的小镇。
这也是大明大部分驿站的未来,依托官方需求出现的驿站,随着时间发展,逐渐成为小小的市集,村镇。
甚至一些驿站还会成为城市。
不过当下最重要的是保证衣食不愁。
在驿站主体完工后,大量人手便在耕牛的配合下,开始开垦土地。
公共厕所当中积攒的肥料也被用在土地增产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