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主创都火了(2 / 2)
“太喜欢你演的包世宏了,又搞笑又真实!”
呼喊声此起彼伏,震得郭水寿耳朵嗡嗡响。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距离下一场表演开场还有十分钟,郭水寿被热情的观众们拉着一个接一个地合照。他努力挤出笑容,嘴角微微上扬,可脸上的肌肉却因为紧张和长时间保持笑容而变得僵硬。
他的眼神有些游离,一方面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不知所措,另一方面还在担心会不会耽误话剧开场。观众们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他的窘迫,一个个兴奋地摆着姿势,要求他变换角度拍照。
好不容易应付完观众,他回到后台,对着镜子照了照,看到自已笑僵的脸部肌肉,忽然笑了。
在这一刻,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来 —— 林远。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林远带来的。那几个月艰苦却又充满激情的拍戏经历,如同一场绚烂的梦,而如今,这场梦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回想起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郭水寿感慨万千。当初接到林远的邀请时,他还犹豫过,是不是要那个里里外外各个角落都明显不那么靠谱的剧组?
现在看来,郭水寿觉得自已无疑是幸运的。
而在网络世界里,关于《疯狂的石头》的热度依旧没有减退的迹象。
像这样因电影走红而发生的奇妙事情,同样也发生在了其他几位演员身上。王木华,这位在《疯狂的石头》里将道哥一角演绎得入木三分的演员,真切地感受到了成名带来的变化。
平日里走在街上,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无人问津的小演员。
“道哥,能不能合个影。” 这样的呼喊时不时就会在他耳畔响起。
一开始,王木华还会愣一下神,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原来大家是认出了他演的角色。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受宠若惊,脸上迅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赶忙整理一下自已的衣着,生怕在粉丝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尽管这些热情的路人并不知道他的本名,脱口而出的是电影里的角色名,但王木华非但没有感到丝毫冒犯,心中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荣幸之感。
在他看来,观众们能记住角色,并且因为喜爱角色而想要合影,恰恰说明他把人物演活了,让观众们入了戏,这份认可可比什么都珍贵。
有一回,王木华刚从超市出来,双手拎着满满的购物袋,正沿着街边慢悠悠地走着。突然,一个年轻小伙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眼神中满是兴奋与期待:“道哥,真的是你啊!
我太喜欢你在电影里的表演了,特别是你那句‘注意素质’,我和朋友们笑了好久,能跟你合个影吗?”
王木华连忙点头,笑着回应:“当然可以,谢谢你的喜欢!”
小伙激动地站在他身旁,摆出电影里道哥的经典姿势,王木华也配合着,两人的笑容在相机快门声中定格。
拍完照后,小伙还意犹未尽,拉着王木华聊起了电影里的情节,王木华耐心地一一解答,直到小伙心满意足地离开,他才继续踏上回家的路,一路上嘴角都挂着微笑,心情格外舒畅。
第二天,
王木华、郭水寿、刘聪等人应约聚在一家烟火气十足的饭馆里。
饭馆里人声嘈杂,食客们的欢声笑语与餐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
他们刚一见面,彼此眼中就闪过一丝熟悉与亲切,还没等坐下,就已经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起这几日各自的奇特经历。
郭水寿率先开口,笑着讲述自已在话剧团的遭遇:“你们是不知道,前几天我们话剧团突然爆满,全是冲着我来的,我当时都懵了,还被拉着跟观众合照,脸都笑僵了。”
说着,他还夸张地揉了揉脸,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王木华紧接着说道:“我这几天走在路上,老是被人认出来喊‘道哥’,要求合影。一开始还有点不适应,后来就觉得挺有意思的,至少咱的努力没白费,观众记住咱们了。”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脸上洋溢着自豪。
刘聪也不甘示弱,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已的经历:“我昨天去商场买东西,店员小妹一眼就认出我,拉着旁边的同事喊‘这不是电影里那个谁嘛’,还非要给我打个折,说就当是支持电影了,我这心里啊,暖乎乎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在饭馆里回荡。他们回忆着拍戏时的艰辛与不易,那些熬夜背台词、反复揣摩角色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又感慨着如今电影爆火带来的改变,从无人知晓到备受关注,这一路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已最清楚。
“咱们得感谢林导啊,要不是他给咱们这个机会,咱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出头呢。” 郭水寿端起一杯酒,神色认真地说道。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王木华更是眼神坚定:“没错,林导的知遇之恩咱不能忘。以后有机会,咱还得跟着他好好干,拍出更多让观众喜欢的作品。”
网络上。
网友们不仅热衷于讨论电影剧情、演员表现,还开始深挖电影背后的创作故事。有人在论坛上发起话题:
“《疯狂的石头》导演林远到底是何方神圣?怎么能拍出这么惊艳的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