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混成新罗善德王班主任她又美又飒 > 第313章 穿越者的无奈

第313章 穿越者的无奈(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木子希自然也有所听闻。只是新罗地处半岛,国土狭小贫瘠,即便木子希带来了玉米,也不过是让当地实现了玉米自由,对于近万留学生在唐朝的学费而言,这点产出不过是杯水车薪。

自然,对于勤工俭学这件事,木子希是予以鼓励的。但凡有人来信请教如何勤工俭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只要态度诚恳,她必然会在信中耐心应允、悉心指点。

因为在那时,唐朝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小国,新罗也想借此机会,赢得大国的亲近。不光新罗这样做,倭国显然做得更周到细致——当时已有不少学问僧来自倭国,其中佼佼者鉴真,四处讲佛学,出名程度不逊于玄奘。

可新罗这边,即便连过世的谢若壑,也只是学得九牛一毛,学问远不足以称道。

这一切,却让乙祭钻了空子。乙祭派人去为留学生中寻找工学之处。

要知道,长安的普通百姓即便开茶肆、酒坊,夫妻二人再加上五个亲生子女负责洒扫、备餐,完全不需要雇外人。而那些稍微高雅些的铺面,皆是讲究气质,糙生糙养新罗娃子第一步就卡了壳。

如此一来,乙祭只能让留学生去下矿。起初,乙祭还算老实,让留学生半天做工、半天求学,留学生们也都对他感恩戴德。可渐渐地,乙祭开始增加工时——先是多加一天,接着不知不觉加了一个月,到最后竟整整加了一年。

这些留学生本是农家子弟,有很多还是原始部落出身,不像中原有孔子先哲教化,但凡家有薄产,便会重拾耕读传家的传统,送子弟入学堂,盼其长大后能考个秀才名分。当然,这也是后来科举制度兴起的结果。彼时之唐,诗书世家与农家子弟之间,确实存在着云泥之别,何况,还是新罗的留学生。

木子希深知,孩童时期语言记忆深刻,利于耳濡目染,予以汉化。再者,高官富商之家,或是不舍娇子远行,或是因箕子信仰——譬如,曾有人说,箕子客死中原,便是被周人所害,死后灵魂会徘徊在界海之滨,日日向前往中原的人呼唤:“勿去啊!勿去啊!”

不想去便不去,这对木子希而言也是好事,省得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在唐国闹些乡蛾子,如此一来,耳边倒也清静许多。

只是,留学生前往唐朝,其一无非是出于好奇,其二,无非是在家乡难以饱腹,渴望亲眼见识梦中那繁华富庶的大唐究竟是何等风姿。

然而,时日一久,又有乙祭手下在旁引导,他们便渐渐忘却了初心,浑然不觉。他们只知道,乙祭安排他们下矿,是为了他们好,至少比埋头苦读强。

善德王因为不知,无意见,留学生因不懂,而无意见,而乙祭自然胆的大了很多。 于是,他转身伸手向国库肆意要钱,有的无的,自有名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