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534章 正德计坑王阳明,嘉靖机械修仙。

第534章 正德计坑王阳明,嘉靖机械修仙。(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两不相帮,这已经很好了。”

宁王脸色变幻,沉思良久,最终,在王妃娄氏和护卫指挥使的“劝谏”下,采纳了覃惠的提议。

果不其然,当宁王放出“南人治南”的风声后,江南士绅们派来的尽是些无足轻重的家仆,连个管家都吝于派遣。

听完宁王的“宏图大计”,家仆们个个口称“回去禀报家主”,便再无音讯。

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反而让宁王稍稍安心。

正如军师所料,他们至少没有立刻告发。

为表嘉奖,宁王兴致勃勃地邀请覃惠去喝花酒。

~~~~~~

与此同时,宁王府后花园。

王妃和王府护卫指挥使正面对面交流。

别误会,不是偷情。

护卫指挥使向王妃娄氏行礼:“多谢王妃相助。”

娄氏轻叹一声,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忧色:“希望陛下能信守承诺。”

宁王妃本是名门之后,祖父乃当代大儒,父亲是兵部郎中,自己亦深明大义。

历史上,她曾屡次劝谏宁王勿反未果,最终投江殉节。

这样一个女子,为何此刻会“助纣为虐”?

一切源于正德帝通过锦衣卫暗线传来的威胁与承诺。

若宁王请罪,娄氏一族与宁王同罪,锦衣卫有数不清的办法证明娄家是宁王同党。

若宁王像历史上一样造反,不仅宁王府鸡犬不留,娄家作为叛贼同党,也要灭族。

但如果娄氏帮助宁王造反并拉士绅下水,则可保娄家无恙,宁王父子可保全性命。

甚至宁王儿子还能得到一块海外封地。

同时,正德还承诺,事成后,宁王妃的老师唐寅可随行至封国为官。

正德帝承诺的封国是朝鲜疆域,娄氏根本没当真,在她看来,这就是画饼。

即便真打朝鲜,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打下来的。

实封封国,这就更不可能了。

若是像太祖对陈友谅儿子陈理一样,封个归德侯,扔去朝鲜,娄氏还信正德几分。

但实封……呵呵,这和哄小孩的话有什么区别?

尽管娄氏对此画饼深表怀疑,但至少正德帝承诺只要自己帮忙,不会牵连家族。

这点信誉,他应该是有的。

“他们只派了下人,即便事成,又如何能牵连到那些士绅?”娄氏仍有疑虑。

指挥使阴冷一笑:“王妃放心,那些奴仆便是人证。”

“平乱之后,他们各家自然会搜出相应的物证。”

娄氏看着指挥使的笑容一阵恶寒。

有证据也要收拾,没证据制造证据也要收拾?

怪不得锦衣卫的名声也就比东厂好一点。

指挥使又道:“还请王妃多帮王爷巩固决心,毕竟……失败才是逆藩作乱,成功就是除奸靖难!”

娄氏闻言,只觉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她深深看了指挥使一眼,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花园里,只余下暮色沉沉。

~~~~~~

嘉靖年间。

万寿宫的丹炉依旧日夜不熄,青烟袅袅。

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心境,却因天幕所示的后世奇景,悄然发生了变化。

朝堂之上,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天幕暂停后,嘉靖帝独坐深宫,往日里只沉迷于斋醮炼丹的他,如今眼中却闪烁起一种更为复杂、近乎狂热的光芒。

人能飞天吗?

能!

后世铁鸟翱翔天际。

人能日行千里吗?

能!

后世长龙风驰电掣。

那人,如何才能如天地般长久?

后世可通过移植器官治疗疾病,那不停更换衰老器官,是否可以长寿?

太医院的太医们,如今个个愁眉苦脸,身上总带着一股洗不掉的牲口膻气。

他们从悬壶济世的儒医,变成了终日与猪羊为伍的“屠夫”。

解剖、缝合、尝试将一颗尚在跳动的心,从一只羊羔体内移到另一只身上。

这工作不仅腥臊,更违背了他们读圣贤书时立下的“仁心”。

有院使硬着头皮上奏,委婉提及“君子远庖厨”,更不可虐杀生灵。

嘉靖帝斜倚在御座上,眼皮都未抬,只是慢悠悠地道:“李时珍……朕记得他医术不错,他入京之后,朕未曾召他诊脉,亦未赏赐。”

“朕只是打发他去寻找汉时铜权,完善他那本《本草纲目》。”

“若是你等觉得此事难为,朕便发一道旨意,召他回京。”

“想来,他对探究人体奥秘,定是极有兴趣的。”

轻飘飘一句话,让太医院上下瞬间噤若寒蝉。

李时珍若回京,陛下让他诊脉,查出龙体这些年的真实状况,他们这些负责陛下健康的太医,有几个脑袋够砍?

于是,再无人敢有怨言,一个个心甘情愿地投入到了器官移植的修仙大业中,只盼着能捣鼓出点成果,保住项上人头。

然而,嘉靖深知,将长生寄托于脆弱的血肉之躯,终究风险太大。

他还有第二条路——机械修仙!

后人能将学识存入名为“电脑”、“手机”的方寸铁盒之中,那人的神魂思想,是否也能上传?

若能将“朕”之意识,灌注于精钢锻造的机械之躯,岂非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钢铁不腐不坏,部件损坏,更换即可,这比不断寻觅匹配的血肉器官,听起来可靠得多。

于是,一道旨意下到了工部:“朕不要求你们立刻造出高铁、飞机,但那能让万钧之力自行运转的蒸汽机,那能生出如同雷霆之力的发电装置,你们必须给朕弄出来!”

旨意传到工部,出乎意料地没有引起太多抱怨。

几位老臣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语气中竟带着几分久违的激动。

“你们说,陛下此举,是真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机械飞升,还是借修仙之名,行富国强兵之实?”

“嗨,管他呢!为了修仙顺带发展格物之学,或是为了格物之学拿修仙当幌子,归根结底,不都是要咱们把这实打实的技艺搞起来?”

“是啊,是啊,陛下总算又有点刚登基时那股子锐气了,有想法,总比一味炼丹求仙要好哇!”

“而且这次的旨意,颇有太祖、成祖之风。”

嘉靖后期,说话越来越神神叨叨的。

给你一句话、一首诗、一副对联,让你去猜。

可这次传旨,上面用的全是大白话。

告诉你朕要什么,而你要做什么。

对这些老臣而言,这可太难得了。

以前他们吐槽朱元璋、朱棣的圣旨全是大白话,但现在他们觉得大白话很悦耳动听。

众人的感慨中,透着一丝欣慰。

他们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刚刚凭借“大礼议”挫败杨廷和等老臣的少年天子,也曾锐意改革,清查勋贵庄田,整顿科举,颇有几分中兴之主的气象。

然而此时的嘉靖,早已不是那个试图做一番事业的少年。

他更像一个孤独而恐惧的掌舵者。

一边用精妙的权术牢牢控制着大明这艘巨轮,不让它脱离自己的手掌。

一边却将所有的热情与希望,都投向了驾驶这艘船驶向“永生”的虚幻彼岸。

太医院和工部,不过是他驶向这个彼岸所征用的两批工匠罢了。

皇城的青烟依旧,只是这烟幕之下,燃烧的只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执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