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特权牌子(1 / 2)
当然这拍卖会也不是谁都可以去的,前提是要买一张皇家出售的门票才行。
这门票的主意也是杨元祖想出来的,一方面的为了给朝廷筛选客户,另一方面是有限控制参加拍卖会的人数,不然到时候长京的人都跑来看热闹他们找的地方装不下这么多观众。
除了这些目的也顺便帮朝廷增加一项门票收入。
皇家拍卖门票费价格定的高,人均一百两。
初时大家听闻都纷纷感叹这入门费收的昂贵,不过为了一睹国宝真容许多人还是舍下了这一百两来。
除了珍宝一事官府还放出话来,会在拍卖会上出售“特权”一事,这特权则专门针对的是大宁朝的商人。
商人们在衣着和出行以及住宿方面受着种种约束,相比珍宝他们更在乎的是这特权。
他们买的起丝绸料子但是没有穿的资格,这滋味林听安以前是最能体会的。
出行乘坐的马车也是简约狭小的,平时想在马车里放个案桌喝茶、或者放个柜子储存东西都不行,就算勉强放了进去马车里也会立即变得狭小拥挤。
关键是这马车的限制规格还被拓展到了商业运输上面,那马儿拉的货车也被限制了大小,他们平时用马车拉货想要多拉一些也不行。
住宿就更不用说了,同马车一样也被限制了规格大小,以及房屋陈列装饰。
商人们的消费几乎处处都被限制着,唯一能聊以慰藉的便是美食。
拍卖会上出售的特权身份牌正是针对这一现象,从种种限制中解放商人们的桎梏。
特权身份牌由官府出面拍卖,有了特权身份牌以后无论是农工商哪个等级,都享有和基础士族一样的权利,最主要的是他们被特许能够参加科举。
能允许他们考取官籍就意味着有了这特权身份牌商人不能参加科举的限制将会被打破,在另一种层面上来说,这特殊身份牌比拍卖会上的珍宝还要值钱。
朝中许多大臣都不同意这特权身份牌的现世,商人及其子孙不能参加是老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规矩,于是纷纷站出来反对。
而且商人如果能够参加科举这也就意味着将会多出许多人来和他们争抢入仕的名额,狼多肉少的这些大臣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让出自己的利益。
读书开销昂贵,商人们家里又有足够的资产让他们的后代上学,相比农或者工,商人们的学习环境太有利于他们自己本身了。
这么一想大臣们就更加的不愿意将权益拱手相让,而且他们认为自己先人一等的权威也受到了商人们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