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灵萃堂(2 / 2)
我回答道:“能跟你学,我无尚光荣,只是我不敢再叫你老哥了,以后还是叫你张叔吧。”
张煜坤笑着摆了摆手说:“无伤大雅,你随意。刚开始你们看我老,不是还叫我张爷嘛,叫啥都不重要。”
我心里只想起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通过几天的磨合,我在这个院子里已经生活的非常自如习惯了。只是我们之间的称呼还是不顺,张佳,张棋,从头至尾都叫我哥,刘天华刚开始和刘天宇一起叫我叔,后来也改叫我哥了,而刘天宇却自始至终都叫我叔,我给他纠正过几次,他却坚持叫我叔,我心想随他去吧。
张煜坤的诊所叫“灵萃堂”,每天都有上百名病患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慕名前来,张棋负责分诊,张佳负责轻症的诊疗,刘天宇负责针灸,刘天华负责抓药熬药,张煜坤负责巡诊和诊疗疑难杂症。
灵萃堂虽然忙却不乱,有两个蒙古族大妈专门负责做饭,灵萃堂会给来看病的病患及家人提供免费午饭和茶水,这也是一大笔开销,再加上还有一些附近的农牧民病患,因贫困交不起诊费的也大有人在,他们也都大方的免单,这都证明了灵萃堂是不差钱的。
我和刘天宇住一个房间,其他人都是一人一间,刘天宇也就趁着晚上休息的时间指导我施针,有时还主动当起了病患,让我扎,他会提醒我扎的穴位对不对,深度够不够。我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小我一两岁的大侄子。
张煜坤有空的时候也会给我讲一讲理论,他说:“我主要取张仲景的寒凉派和叶天士的温病派之所长,遵循大医至简的理论思维,贯彻因病施治原则,以阴阳五行运行原理对应人体,五脏要实、满,六腑要空、通……”
多亏我在吕祖观曾经有一些中医基础知识,要不然我现在肯定理解不了中医哲学思想。
他看我沉思又安慰我道:“卫国啊,你要记住老祖宗留下的这句话‘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以你的资质,一定能学会。”
每次看到张煜坤和我交流医学知识,张佳总会表现出一副嫉妒的表情,而且也总想找机会对我进行羞辱。
晚饭时他忽然问我:“张哥,汤头歌还没背会吧。”
汤头歌是学中医的入门基础,就相当于古代小朋友启蒙时背的三字经,我没直接表现出不耐烦,只是说:“这个初中毕业就会背了。”
他又接着问:“基础很不错嘛,那你再说说五星中相临的两个脏器出现问题,怎么辨证施治。”
我信口拈来:“两实虚其子,两虚补其母。”
张煜坤看我对答如流,不住地点头,说道:“卫国进步很快,从明天起,我亲自带你。”
我看了一圈张煜坤的四位子侄,只有一直叫我叔的天宇对我露出真诚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