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社会责任的担第782章 筹建第一所希望小学(2 / 2)
资金压力始终如影随形。李阳拒绝了降低建设标准的提议,转而发起\"一砖一瓦献爱心\"的区块链众筹活动。在星芒短视频平台,他亲自出镜直播工地实况:\"每捐赠100元,就能为教室添一块会'呼吸'的智能砖。\"这场持续72小时的直播吸引了1.2亿人次观看,最终筹集善款突破3000万元。更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接受过\"星光助学\"的孩子,将积攒的零花钱通过\"智学云\"平台捐出。
施工团队创造性地将智能建造技术引入乡村。3d打印设备现场制作复杂构件,建筑机器人精准砌筑墙体,bI系统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当传统施工需要半年的工期被压缩至三个月时,一位老石匠抚摸着平整如镜的墙面惊叹:\"这辈子没见过这样盖房子的!\"但最关键的质量把控环节,李阳坚持\"笨办法\"——亲自爬上脚手架检查每一处钢筋绑扎,用集团研发的建筑检测眼镜扫描墙体密度。
2035年金秋,湘西第一所\"星愿希望小学\"落成。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屋顶的风车与太阳能板组成科技感十足的天际线。开学典礼当天,李阳亲手为孩子们推开教室大门,智能黑板自动识别学生面容,播放欢迎动画;图书馆的智能书架感应到靠近,自动推送适合的书籍。当孩子们戴上VR眼镜\"走进\"太空站时,一个小男孩突然转身:\"李爷爷,这里比城里的学校还厉害!\"
这句话让李阳红了眼眶。手机震动,传来集团内部的统计数据:这所学校采用的智能建造技术,使施工效率提升300%,碳排放减少65%;配套的教育资源系统,已接入\"智学云\"平台的5000门优质课程。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的建成,带动周边三个村落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曾经冷清的山村重新焕发活力。
站在教学楼的露台上,李阳看着孩子们在智能塑胶跑道上奔跑的身影。远处,无人机编队正在运输第二批教学设备,它们划出的银色轨迹,恰似连接山村与未来的希望纽带。而李氏集团,正以科技与情怀为基石,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垒砌起一座又一座知识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