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422章 此差若成,便是你入京拜相之时!

第422章 此差若成,便是你入京拜相之时!(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只待苏武刚上到城墙之上,果然动静就开始了,好似就在炸营,诸般门都在打开,众多贼寇四门在出,四处在奔……

曹成这是要跑了,也得跑了,杨再兴如此犯险而来,那就是曹成无计可施了,此时梧州一点都不乱,天子龙纛依旧高耸,城池诸门,连快骑快马都没往广州去,自就是杨再兴事情不成,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也看还有一彪贼寇,并不散乱,正往西北而去,这一彪自是曹成亲信心腹,还拢得住……

武松就问:“哥哥,打马去追一追?”

苏武摆摆手:“不追,那赵构胆,若是如此追击掩杀,杀得个人人胆寒,那赵构怕是当真不就不敢大道去走了,那到时候,不知拖沓多久去……”

苏武怕就怕赵构吓坏了之后,往深山老林里一钻,也不知什么时候还能钻得出来,哪辈子能跑得到大理,更怕万一赵构在深山老林里钻不出来了可怎么办?

还是得让赵构安心一点,沿着大道赶紧走,越快越好,越顺利越好。

若问赵构万一不去大理,去别的地方怎么办?

这里没有别的地方能去,只有大理能去,赵构总不能真到林子里当蛮人吧?蛮人也不会要他……

再,真当蛮人,拿钱粮开路,自有出卖……

当野人?汴京生养的皇子赵构,他也没这能耐……

赵构,是要人类文明社会过日子的,不可能不去大理。

众人只在城头上看着,看着诸多贼寇到处去奔去逃,林子到处去钻……

苏武倒也打马出城了,追击的动作还是要做一做的,吓唬一下,好让贼寇们跑得更快更远……

大理,是大宋不征之国,是宋太祖赵匡胤引着大军在大渡河旁,亲口而言的话语:“此外非吾所有也”。

就是大渡河另外一边的大理,不是宋地。

所以,大理偏安一隅,与大宋关系,在大多时候,都极为的好。

两国之间,政治、文化、经济上的交流,那更是极多,亲近非常。

这也是赵构愿往大理去的主要原因……

大理的文化,自与大宋,与中原,一脉相承,也开科取士,但又略有不同,人家科举,取的是“释儒”,大理是佛国之国。

所以,能考科举的人,显得是个“释”,显得是个和尚,然后呢,这和尚还得读儒家经典,这么去考……

当然,这个政策,其实开始得也并不很久。

大理国的政治,那是很乱的,皇位许多时候甚至是个笑话,大理国内有诸般大族豪强,这皇位是这个来踹一脚,那个来砍一刀,其中以高氏与杨氏为最,还有一个董氏也强。

这些家族,一旦得势,皇位就会立马更迭,大多数时候还是选段氏为王,也有少数时候,自己来当,当然也不得长久,其他豪强也会再把他赶下去,把段氏又换上来……

大理国历史上的这种事情,不是偶尔如此,那是代代如此,几乎没有例外。

二十多年前,大理国王还姓高,如今又姓段了,如今国王叫作段和誉,他的爸爸在一个故事里,是个狠人,他爸爸叫作段正淳!

还有一事,段和誉的国王之位,那可是宋徽宗亲自封的,赵佶封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

这些事,自都是苏武需要特别向诸多广西官吏去了解的详细情况,更也了解到,就在不久前,大理国也遭受了一场叛乱之事。

早先是一些部反叛,自就是所谓各种蛮,其中有慕宁,威远、破、马笼等部,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三十七个部蛮一起叛乱,连善阐府都打破了去……

这还就是最近五六年到一二年之间陆续的事情……

苏武在听到诸般官吏这些事的时候,立马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

这事情里,有文章可以做……

但还得等一等,先让赵构再跑一跑,也把梧州周边肃清一番,把道州贺州都再收复了去,这事自不用苏武来干了,梧州的军汉,自也真用上了心。

等来王荀……再等后续万数京东步卒,此时此刻,天气不热,苏武却也着急,这些事,一定要在真正炎热季节来临之前全部搞定……

只待等上十几天去,大军齐聚,三万步卒,一千五百骑,还有一些虎蹲炮之物。

大军正是往西北开拔……

前后民夫,先招了七八千,前后还带黄升派人工作,至少可聚民夫数万。

军中也来了一些辅兵在随,有梧州桂州等地来的旧军,也有一些山林之蛮,只看这些人的装扮,千奇百怪,还有诸多纹绣在脸……

还有许多通译汉人,皆在随军。

大军真入邕州,就开始要往大理过去了。

道理实在不好走,却也通畅,大理与大宋这么些年关系甚笃,这些道路,其实都是昔日商贸之路,走大车不算容易,走马不在话下,若走板车,甚至独轮车,那自通畅……

其实还有一个方向的路可走,那就是从蜀地入大理,但那边的路,也是如此。

这路,在而今苏武看来,虽然堪用,但是往后定是要修的……

却大理国,羊苴咩城,其实就是后世大理之处,赵构当真日夜兼程二十日左右就赶到了此处。

大理有两个都城,一个是善阐府,便是昆明,一个就是羊苴咩城,就是大理。

此时此刻,善阐府刚刚被三十七部蛮之叛军肆虐了一番,死伤无数,萧条非常,国王段和誉自就住在羊苴咩城。

其实两地相隔不算近,五六百里之遥,但若要去羊苴咩城,赵构必然已经路过到了善阐府。

所以此时此刻,赵构满心是忧,他来的时候,不知道大理国突然遭逢这般乱事,便是曹成这般的江湖大佬,竟是也不知道大理国的近况……

只待当真见到段和誉,赵构正在行礼,段和誉竟还先行一礼:“见过上国大王!”

赵构愣了愣,心中是大喜,躬身也道:“见过大理国王!”

两人相见之处,不是什么朝堂,就是段和誉的住处。

赵构也把段和誉打量了一番,竟是一时看不出年岁,他年轻,却也有皱纹在眉眼,且看起来气质不像,他年长,他又一脸清秀,看起来像个少年公子……

段和誉正式登基的名字,叫作段正严,这人非常能活,能活九十几岁……

此时此刻,他已然也有四十四五,许也是保养得当,深研佛法,所以才让赵构捉摸不到他的年岁。

两人座在前,赵构早已也打量过四周建筑造型,虽有一些别样,竟也与中原样式差不多……

便是家具用具之类,也是差不多模样……

赵构也是第一次到大理来,座太师椅上,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毕竟是头前不久刚看到了善阐府之惨状。

寒暄好几番之后,段和誉却主动开口一语来:“中原之事,我也有听闻一二,乱贼篡夺而已,总有一日,定能归于正朔!”

段和誉之言,那不是客气,是他真这么想。

他这皇位就是这么来的,他爸爸之前,就是高家人篡夺去了国王之位,如何?

高升泰当皇帝不过两年,身体不好了,担心死后被清算,又把国王之位还给了段家段正淳……

段和誉是什么人?无欲无求,不挣不抢之人。

他的经验,真是如此,所以这么来,是他的,必然就是他的……

来日,段和誉还要出家为僧……

赵构听来,只当段和誉是客气,一脸愁容道:“此番,是我无处可去也,所以想到大理来暂避一二……”

只道段和誉什么?只管浅浅一笑,微微点头:“无妨,再如何,那篡逆之贼,也不会到得这天涯海角之处来……只待来日,拨乱反正之时,大王再归就是!”

“那再好不过,拜谢国王收留之恩!”赵构高兴不已,起身大礼。

段和誉更是起身来扶:“不敢受上国大王如此大礼,大宋与大理,百年之好,本是千古美谈,再加今日一桩,那更是锦上添花,可为子孙楷模也!只待来日,大王归京,我自派人礼送而回!”

却看门口之处,一个年轻儒生模样的人不等通传就直入屋内,一语来:“国主,此事还当从长计议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