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651章 小小倭国特别热闹

第651章 小小倭国特别热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旁边的文人听后扶着额头,脸上虽也是哭笑不得,但还是继续分析:“我们的人在洛阳新都、在大明之处被锦衣卫搜查,同样也放了回来,也算是各方、各位亲王殿下之间所形成的默契。

可以小争小斗,但绝不可大争其事。”

“当下也不是这么一个时候,近有先生在我大秦,远有太上皇,再加上众多亲王殿下血脉相连,怎能大打出手?”

“岂不是成了那不忠不孝、无君无父之人?”

文人文绉绉地开口,但说出的话格外有理。

衙门之处的众人听了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另外一处,左相郑九成来到大殿,当朝太子朱尚炳满脸期待地迎了上去。

郑九成拱了拱手:“不辱使命,不负太子殿下的期望。”

“好!实在是好。”

朱尚炳听后,满脸的期待转为浓浓的狂喜。

他大声狂笑,拍了拍郑九成的肩膀,眼中闪过不少精光,“如此一来,先生便可分出十分之一的心力落在我大秦之地了。”

“我大秦自不可同大明争锋,但却是能够同其他的叔叔伯伯比肩。”

“四叔的大燕,还有十三叔的印加神国,以及之后其他叔伯所兴建的国度,又要被我们大秦狠狠甩到身后了。得了先生的子嗣,哪怕并非嫡系而是旁系,哪怕并非主脉而是旁支,于我大秦而言却是立了一份大功。”

“待到来日父皇归来,定是会嘉奖郑大人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臣子,功劳一事不可独享,更不可贪功。

所以此刻,左相郑九成这庙堂之上的老狐狸听后,赶忙往后退了一步,一脸谦逊地弯身行礼:“一切皆为太子殿下监国之功,监国期间,先生愿留步,更是我秦国上下对太子殿下的一片殷切期盼,此乃我秦国上下之福。”

“今时今日,先生愿留子嗣于我秦国之内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待到来日成为我秦国中流砥柱,亦不远也。”

“太子殿下才位居首功,同老臣却是瓜葛不大。”

“哈哈哈哈。”

见郑九成这般识相,朱尚炳颔首点头微笑。

如今的朱尚炳年岁还小,不过加冠之年,放在大明刚算成年,但在人君气度这一方面已有不错进展。

“那便开始行动。”

朱尚炳做出决断,让郑九成下去做事。

陆羽之前虽未对他这个当朝左相明言,但郑九成已然领会。

哪怕日后陆羽这位实学圣贤翻脸不认人,说他未曾应允,大不了他郑九成将这黑锅背了。

待到事情瓜熟蒂落、生米煮成了熟饭,陆羽在洛阳新都的那些妾室。

尤其是未曾出身世家大族的妾室,还有其膝下的陆家孩儿到了秦国之内。

他郑九成担这骂名又如何?

牺牲一人,富强秦国,于他郑九成而言,在大明境内或许臭名昭著,但在大秦境内却是定将名留青史,为大秦的上上功臣。

自即日起。

堂堂的秦国左相郑九成便消失在了王庭之内,由他亲自带队前往大明行事。

郑九成出身江西郑家。

秦国同大明福建之间不远,在大秦水师还有熟练度拉满的老工匠、航海师亲自驾驶下,不到一月,郑九成便登上了大明的海岸。

大型船只来往频繁,所以并未引起海关之处福建、两广一带官员的重视,但一个个锦衣卫却是有意无意将这一封封奏报全都上传。

郑九成此行主打的便是光明正大,并非要行鬼祟之举,而是要将陆羽在洛阳新都之内的旁系亲属带回大秦。

当下也只有走这么一条路子了,否则区区大秦如何同大明争锋?

更何况还是在大明的国都做这般事,若说异想天开,锦衣卫还是有能力察觉的。

郑九成前脚刚跨入洛阳新都。

不久后,关于他前来洛阳新都的目的便被呈到了武英殿。

数位大学士阅览过后,面目复杂,想要开口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只因这般行径看上去好似有几分叛国之意。

可若真落到实处。

武英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还有其他数位大学士,如黄子澄、练子宁等人,包括他们身后的家族,皆都采用过类似法子。

作为世家投资之道,这早已广为流传、深记于心,鸡蛋自然不可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即便当下大明天朝上邦、万国来贺,可那又如何?

天下又岂有盛世不衰的国度?

而且最重要的是,将旁系支脉迁移,有主家支持,对于分支而言也都是一举两得之事。

作为汉人,血脉本就是打从心眼里面铭记的,舍小利而得大利,此等事宜在大明境内的中原之处,各处世家大族早已开始行动。

虽然并非像江西郑家、郑九成这般迁徙全族,但迁徙旁支族人前去海外,却是早早大行其道。

武英殿内一片寂静。

朱标似笑非笑,打量的目光落在众臣子身上,心头却并不惊讶。

天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不就是“利益”二字吗?

大明能够带给他们更多利益,所以这些人才是大明的臣子,而非前往大秦或大燕他那些好弟弟的藩王之国。

只是先生终究是与旁人不太一样的……朱标身着明黄色龙袍,目光闪烁,掂量着手上的这份奏报,内心亦是有了几分动摇。

“商议商议,此事如何处置?”

朱标未做决断,询问起了下方的众多群臣。

天子开口,黄子澄、齐泰、练子宁三人只能犹犹豫豫地缓缓开口。

“陛下,大秦、大明本就是同一家。

如今先生所议,不过也只是令旁系妾室及其子嗣前往他国之地,虽是家事,亦是国事,但亦是情理之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