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土豆盛宴(二合一)(1 / 2)
仲秋九月,天高云淡,金风送爽,长安城郊,皇家专属的皇庄内,一片与周遭金黄粟麦截然不同的景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片大片墨绿色的秧苗匍匐在地,枝叶肥厚,此刻叶片边缘已微微泛黄,昭示着地下的宝藏已然成熟。
李世民身着便于劳作的赭黄色常服,精神矍铄地站在田垄之上,他身边跟着神情淡然的苏云,李承乾以及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程咬金、尉迟恭等一干身着常服却难掩威仪的文武重臣。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一种淡淡的、奇异的植物根茎气息。
“小郎君,这土豆是不是成熟了?”望着眼前连绵的绿色秧苗,李世民语气中带着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这是土豆在大唐的第一次种植,容不得半点疏忽。
“是的!可以让人来挖掘了!”苏云点了点头。
“好!好!”闻言,李世民很是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道:“阿难,取镰刀、锄头来,朕要亲自收割这土豆。”
早有准备的庄头立刻奉上崭新的农具,李世民挽起袖子,接过一把锋利的镰刀,率先走向田垄。
他虽久居庙堂,但早年征战,体力犹在,动作虽不十分娴熟,却也有模有样,手起刀落间,一片片土豆秧被整齐地割倒,露出
李世民回头招呼道:“诸位爱卿,还等什么?动手!”
众大臣面面相觑,让他们运筹帷幄、治国安邦尚可,真要下地挥锄头……
程咬金倒是爽快,哈哈一笑,抄起一把大锄头:“哈哈哈!老程我当年也种过地!陛下,臣来也!”
他力大无穷,一锄下去,泥土翻飞。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文臣也只得硬着头皮,学着李世民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割秧苗,或者拿起小锄头、钉耙,准备挖掘。
苏云则蹲下身,亲自示范,他用小钉耙轻轻刨开一处被割倒秧苗的根部泥土,动作轻柔而精准。
很快,几个沾着新鲜泥土、圆滚滚、黄澄澄的块茎便露了出来,它们大小不一,有的如拳头,有的如鸡蛋,簇拥在一起,沾着湿润的泥土,显得格外饱满喜人。
“大姨父,请看!”苏云托起几个沾着泥土的土豆,呈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眼睛瞬间亮了,他放下镰刀,几步跨过来,不顾泥土沾手,一把抓起那几个沉甸甸的土豆,掂了掂分量,又仔细端详其饱满的形态,脸上抑制不住地露出狂喜:“好!好!果然不负朕望,小郎君,这土豆真乃社稷之福啊!”
“天佑大唐!祥瑞现世!”房玄龄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他顾不上仪态,也学着苏云的样子,用手中的小钉耙小心地刨开身边的泥土。
当看到同样一窝圆滚滚的土豆被翻出来时,这位老成持重的宰相也忍不住惊呼出声道:“神物!真乃神物!如此密集,如此硕大!”
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围拢过来,看到自己脚下刨出的累累硕果,无不震惊动容,魏征捻着胡须,虽然面上依旧沉稳,但眼中闪烁的精光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他蹲下身,仔细查看土豆的根须和块茎连接处,喃喃道:“根系发达,结薯集中,易种易收……此物若推广天下,何愁百姓饥馑?功在千秋啊!”
程咬金那边更是热闹,他力气大,一锄头下去,带起一大片泥土,
“哈哈哈!陛下!快看老程这一窝,乖乖,这比挖金子还痛快!”他兴奋地像个孩子,把沾满泥的土豆拢在一起,堆得像个小山丘。
尉迟恭也不甘示弱,闷头猛挖,很快也收获颇丰,武将们看着自己挖出的一堆堆“土疙瘩”,仿佛比打了胜仗缴获战利品还要开心。
整个皇庄田地里,气氛热烈到了极点,平日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此刻都成了辛勤的农夫,挥汗如雨,却又笑声不断,每一次锄头落下,每一次泥土翻开,都伴随着惊喜的呼声和赞叹。
金黄的土豆被不断挖掘出来,堆放在割倒的秧苗旁,很快便堆起了一座座小山。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土豆,李世民迫不及待地命令道:“快!称量!快给朕称量!”
早有准备的司农寺官员立刻抬来大秤,一旁的金吾卫们则小心翼翼地将土豆装进箩筐,一筐筐过秤。
“报!甲字第一垄,实收三百六十五斤!”
“报!乙字第三垄,实收四百一十斤!”
“报!丙字第五垄,实收三百九十二斤!”
……
一声声嘹亮的报数声此起彼伏,每一次报数都引来一阵更大的惊叹和欢呼,负责记录的官员手都在抖,算盘珠子拨得飞快。
最终,当负责统筹的司农卿激动地捧着汇总簿册,声音颤抖地向李世民汇报时,整个皇庄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启禀陛下!丰穰庄试种土豆共计十亩,今日实收……实收鲜薯总计……三万七千八百五十斤!折合亩产……亩产三千七百八十五斤!(注:按唐制1石≈120斤换算,约合31.5石/亩)”
“三千七百八十五斤?!”
“三十余石?!天啊!”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短暂的死寂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惊叹!
房玄龄激动地抓住长孙无忌的胳膊,程咬金和尉迟恭兴奋地互相捶打,连一向严肃的魏征也仰天长叹,拱手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