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江州府记事 > 第 96 章

第 96 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 96 章

江州,冬初。

陈神仙坐在庙前削木头,昨儿个夜里起风,屋子的窗棂被吹断了一根,到底是住了近两年的地儿了,有了感情,他心疼极了,一上午连摊儿也顾不得,往四周寻了根差不多的木头比量着。

手上木头成型,他便卷了衣袖起身向窗走去,才临窗边,便听外头风声呼号,隐有物事撞上窗纸,引了沙沙响声,陈神仙哎了一声,弯下腰从那断开的窗棂中向外头瞧,窥见大雪灰灰,成朵飘至。

江州,下雪了。

陈神仙一愣,将木头放到脚边,伸手将窗推开,正见庙外残垣覆白、焦土生新。

月前祁王宋安济于京都起兵,属地湖川亦有变,致流寇成群,江州近湖川,便受祸害,纵江州府衙竭力相护一城百姓,可总有未及之处。

遥见断壁后有几人相扶走过,陈神仙认出是城中回春堂的大夫,百姓失安受冻,医者仁心,三冬严寒,他们挨家挨户义诊救人、煎熬药汤。

陈神仙眼内聚泪,轻叹一声:“雪起风寒,宜行善抱恩。”

*

京都。

祁王宋安济怀恨起兵,天子震怒,杀尽祁王一脉,朝堂之中凡与祁王牵连者,皆受重责,一时之间,百官戚戚,人人自危。

而大理寺少卿席阳伯因追查一桩山神案在祁王旧地查得多年前朝中丢失的铁矿,两厢事联,牵连甚广,大理寺同刑部的两处官员不敢有失,几乎三分之一皆往了湖川深查此案。

在一大片由北往西的队伍中,大理寺司直孔子明却携案而归,家都没回便先奔了大理寺。

“林录事!林录事!”

孔子明一脚踏进录案堂,便得了山堆文书之后十数张面孔生出的怨念目光,笑意凝于嘴角,忙是点头哈腰出道着抱歉退出录案堂,站在门口使劲儿冲着堂中最里的一女官挥手。

女官歉意朝旁人欠了身,小心绕过文书走出堂中。

“每回来录案堂都像进地狱……”孔子明碎碎嘀咕着,念到一半便见了人走出来,他嘿嘿两声住了嘴,又道:“席少卿着我带信于你,道是湖川一行,查得旧案之迹,他已经着人去寻当年处理过旧案的捕快衙役,山神一案将结,不日归京。”

林禾景掩于袖中的手一紧,面上却是不露分毫:“多谢孔司直。”

孔子明又笑了两声:“你我同僚,何须提谢,刚到范公那处,他也说有事寻你,你得了空儿去一趟。”等林禾景点了头,他便道:“行了,话带到了,湖川那几桩案子还有商议之处,我先去忙了。”

他乐颠颠地离开,一路与各色人群打招呼,他的这般精神,在现下连续办案数月的大理寺极为少见。

林禾景思量片刻,返身到录事堂中寻主薄交待去处,整冠理服往大理寺卿范学铭处去。

不知不觉,离开江州已有一年余,林禾景还记得离开江州那日,是大寒,年关在即,她却孤身一人打马赶往京都,于在立春前进了大理寺。

有周彦与范学铭相助,她悄无声息进了大理寺的录事堂做了录事。

本是想借职责之便查父亲当年的案子,然天不遂人愿,以她之职,根本无力接触当年旧案。

这么长时间,收获依旧微末。

念及此处,林禾景心中愈失落,又对范学铭突然的相邀有些意外。

而距离上一次范学铭这样郑重地见她,已过半年。

上一回,是她心急父亲的案子,忍不住乱了手脚,险露身份,还是范学铭出手替她遮掩过去,又深劝她要静下来。

“你爹的案子重不在查,而在重在启,如今时机未到,你若强行去查,打草惊蛇,甚至要误了性命啊。”

此后她就静了半年,这半年里,她只偶尔闲事整理案卷时借口问一问案情,将林夏之名混在一众案子之中,任谁也察觉不出问题。

她自问做得隐秘。

可范学铭又见她了。

“下官录事堂林禾景,求见范公。”

她如寺中寻常中官吏一般立于门外清声开口,恰逢寺中另一位少卿时玉书从里出来,清冷目光自她身上一扫而过,林禾景便觉周身一僵。

大理寺中两位少卿,一名席阳伯、一唤时玉书,性情大为不同,席阳伯翩翩公子,常端一副笑面,而这位时少卿,只六字形容“桃花面,寒霜血”。

席阳伯与范公知晓她身份,林禾景面对二人时倒也不觉如何,只偶见这位时少卿却觉得难安,总觉得他那双眼睛能看穿所有。

她心里藏着秘密,自不敢与他对视。

好在时玉书同她擦肩而过,并无停留。

“林录事,请进。”

林禾景由人引入屋,范学铭正与一人道:“烧便烧了,人家自己个儿的楼,点两把火还不行了?柳姑娘又不是官身,御史台那几位就是给大理寺寻绊子,此事宫里头那位都没开口,影响不到玉书的,你莫担忧。”

林禾景倒是有耳闻,先前京都东处的燕子楼被烧,纵火者正是燕子楼之主。那位燕子楼之主与时少卿交好,常来寺中,林禾景见过,是个瘦瘦高高的美人,就是面色苍白,瞧着应是身子不足。

听这话的意思,是御史台有人借此事参了时玉书?

范学铭又道:“我听说前两日收了桩案子,说是京都城外有一田舍老翁的地被野狐报复,等会儿着人将它抓抓紧,发出去查吧。”

同范学铭说话那人得了令,行礼退下,范学铭这才擡头朝林禾景招了两下。

林禾景低头上前行礼。

“方才我说的那件案子,你知道吗?”

“野狐害田案么?”林禾景想了一下:“下官司记得是三天前京都衙门报上来的。”

“说说。”

“看案述并不复杂,京都衙门报上来,许是与田舍老翁所说的野狐仙有关。”

范学铭笑了两声:“不说案子,只说京都衙门上报的缘由,看来这些日子是有所进益。”

京都官员多,关系错综复杂,虽在江州城时已熟背过,然至京都,才知除了知晓人情之外,还须知世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