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芜湖城破(2 / 2)
老臣朱治面色凝重如水,沉声道:“主公,此必是刘昆的连环毒计!太史慈在广陵大张旗鼓,乃是佯攻,意在吸引我主力于丹徒一线。其真正杀招,是令张辽悄无声息渡江,与荀谌、臧霸合兵强攻芜湖!吕将军……怕是中了声东击西之策。”
顾雍亦忧心忡忡道:“主公,如今芜湖已失,丹阳门户洞开。张辽下一步,必是会同荀谌、臧霸,直扑秣陵!秣陵若再有失,则……则吴郡危矣!”
孙权跌坐回主位,额角渗出细密冷汗。
他深知自己继位不久,根基未稳。
兄长孙策留下的基业,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山越未平,各大族亦在观望。
此番汉军大举来袭,若应对不当,便有倾覆之危!
此刻,他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身影,便是那个让他忌惮不已的人——周瑜周公瑾。
周瑜的威望、能力,在江东无人能及。
如今强敌压境,除了周瑜,还有谁能抵挡张辽、荀谌这等组合?
可是……
一想到周瑜在军中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其与孙策的深厚情谊,孙权内心深处的猜忌又如毒蛇般抬头。
他怕周瑜功高震主,怕军心只知有周瑜而不知有他孙权。
朱治何等老练,见孙权面色变幻不定,便已知其心结。
于是,他苦口劝道:“主公,当此存亡之秋,需摒除杂念,上下同心!公瑾虽与伯符情同手足,然其对主公也是忠心耿耿。”
“如今汉军势大,非公瑾不能挡也!应即刻请公瑾从丹徒回师,主持秣陵防务,抵御张辽!”
顾雍也道:“君理先生所言极是。主公,需以大局为重啊!”
在朱治、顾雍等重臣的极力劝谏下,孙权反复权衡利弊,终于压下心中的猜忌。
咬牙道:“也罢!速传孤令!加封周瑜为大都督,总领江东诸军事,令其即刻率丹徒主力回防秣陵!务必给孤挡住张辽兵锋!”
“主公英明!”朱治、顾雍等人松了口气,连忙应诺。
丹徒,江东军大营。
周瑜一身亮银甲胄,正立于江边了望塔上,观察对岸广陵汉军的动向。
他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即便身披戎装,亦难掩其儒雅气质,但眉宇间却凝聚着挥之不去的忧色。
太史慈在广陵的举动,在他看来,佯攻的迹象太过明显。
他早已判断汉军的主攻方向可能另在他处,曾数次向孙权建言需加强其他沿江要地防务,尤其提醒注意合肥张辽的动向。
但或许因之前猜忌,其建议未获足够重视,兵力仍被主要牵制于此。
此刻,接到孙权加封大都督、令其火速回防秣陵的命令,以及芜湖失守的噩耗。
周瑜心中并无丝毫喜悦,反而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果然……还是来了。”周瑜轻轻叹了口气。
对身旁的副将黄盖等人道,“刘昆用兵,虚实难测,令我辈疲于奔命。芜湖既失,秣陵危矣。我军主力被太史慈牵制于此,回援需要时间,只怕……秣陵难守。”
黄盖怒目圆睁:“都督!何必长他人志气!秣陵城坚,我等速速率军回援,与张辽决一死战!未必没有胜算!”
朱桓也说道:“都督,事不宜迟,当速做决断!”
周瑜深吸一口气,眼中恢复锐利与决断:“传令全军!即刻拔营,火速驰援秣陵!同时,速派快马告知主公,我军回援期间,请其务必坚守吴郡,并令会稽朱然速率兵马前来增援!”
“诺!”
周瑜大军迅速行动起来,放弃部分辎重,以最快速度沿江向秣陵方向疾驰。
然而,从丹徒到秣陵,毕竟需要时间。
而张辽和荀谌,显然不会给他们从容布防的机会。
就在周瑜拼命回援的同时,张辽与荀谌、臧霸合兵一处,兵力已达四万之众。
挟新胜之威,马不停蹄沿着长江南岸,直扑江东的战略要地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