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清平乐·村居[种田] > 第55章 “都是我爷教得好!”

第55章 “都是我爷教得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55章 “都是我爷教得好!”

残花片片拂冷风, 黄牛声声唱秋耕。

秋分露浓忙撒种,过客笑问乡里人。

秋耕,关乎来年收成, 家家户户恨不得精耕细作,来年得个大丰收, 若是那不早不晚的时辰,村道上难见半个人影。

姚庄多山地, 且贫瘠干旱,种麦子收成不好, 因此, 大部分人家会在秋耕时节出去帮工, 挣银钱补贴家里。

张栓粮家虽有川地, 但也少,因此种完后如往年一般全家来苏家村。

他们家每年秋耕都来,但当天下午,文氏会带着孩子回家, 因家里还有猪鸡需要喂养。

秦芸见到了聊天中说到的“大表哥”真面目,不过, 她最喜欢小草,因为小草软软糯糯的性格很能满足她当姐姐的心愿。

家里大人多,再说苏长青还找了帮工, 因此,小孩子无需去地里去帮忙。不过,秦芸还是喜欢跑山地去玩。

阴沉的天气昭示着不久以后会有一场秋雨,连带地里新翻的泥土都带着潮湿的气味。

放眼望去, 目之所及之处,总能看到或弯腰锄地, 或挎篮撒种的人。

有牛的人家专门帮人犁地,苏长青与苏志刚家地头,却是两头马骡。

秦芸还想骑在骡背上,被苏志栋无情拒绝,不过,还是体验了一回撒种。

见她天女散花的姿势,苏婉将人拽出松软的田地,“等会儿有个好玩的,绝对比撒种有趣。”

苏婉说得是撒种后耙地,两米长两寸宽用柳条编制的耙被马骡拖着,赶马的人双腿叉开站在木耙中间位置,为了确保整条耙压力均衡能将麦地耙平,就需要小孩子坐在两侧。

刚好,秦芸坐一侧,杏儿安儿坐另一侧,三人很是兴奋。

随着马骡缓缓前行,坑洼不平的麦地在耙下变得平整,撒下的麦种也被掩盖在土壤中。

虽速度慢,但总归是马骡,比牛的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整片地都被耙完,三人还没玩过瘾,满山地乱跑,就冲准备耙地的人家去,及至下山回家时,衣服屁股上皆落下一个土黄色圆形痕迹。

山路上,大人背背篓扛锄头,小孩提着篮子跑前跑后,有那懂事的还能提一篮子落叶,带回去晒干,冬日里烧炕。

见张椿、张松等人在杂草微黄的山坡上打闹,秦芸怪笑道:“再过两日要上学了,你们课业写完了吗?”

有那之前被秦芸问过的,大声道:“早写完了,才不怕被夫子罚!”

“那我让苏爷爷考《论语》,你们肯定忘光光了!”

打闹的孩子一静,停手转头不敢置信地看着秦芸,仿佛难以相信如此“恶毒”的主意是这位出身高贵的秦小姐想出来的。

“你好毒!”

不知谁大喊一声,玩闹的孩子纷纷往山下跑。

逗得秦芸大乐,还不忘好心提醒,“快点回去温习啊,别到时候一问三不知,学过的都忘啦!”

苏婉看得直乐,回到家才追问:“师姐,你怎么总爱吓唬他们啊?”

“谁爱吓唬他们,我是提醒。”秦芸蹲在廊檐下洗手,道:“笨鸟先飞,本来就不聪明,还不多学,张松张柏以后可怎么过啊!”

说着,还替人愁上了。

从客房出来的秦嵩云、柳氏简直不敢相信,那个衣服上满是土,甚至后腰下一个黄月亮的人,是自家闺女。.

秦芸见到爹娘,兴奋地蹦起来,“爹,娘,你们咋来了?”

得了,举止与昌平女子无异不说,口音都带上了地方特色。

柳氏伸出胳膊拦住往她跟前扑的人,嗔责:“没良心的,玩得乐不思蜀,都忘了我和你爹。”

“没有,一直想着呢!”秦芸抱住她娘胳膊撒娇,为了增强说服力,拉着苏婉作证,“不信你问婉婉,我晚上做梦都念着爹娘呢!”

苏婉将木盆中的脏水泼到还未修整的花圃,乐道:“是呀,师姐做梦喊得最多的就是‘爹娘,好好玩儿’!”

这一下算是掀了秦芸的老底,院中大人乐笑,秦芸却是追着要打人。

院中的欢笑声翻过院墙,拂过平坦的田地,飘向远方。

吃晚饭时,苏志栋特意邀请老爷子作陪。

通堂大圆桌上,老爷子与亲家张有地一左一右陪着秦嵩云,其他人依次落坐。

虽时辰还早,但天色微微昏暗,通堂四角放了四个灯架,点燃烛火,将通堂照得明亮。

张栓粮恰好在秦嵩云左手边第三个位置上,斜对面的烛光打过来,眉眼轮廓镀上一层光晕,秦嵩云多看了好几眼。

通堂是男人的天下,推杯换盏,热闹异常。

二进院子的正堂,却是女眷和孩子的席面,

秦夫人因诰命在身,坐了主坐,左右手是李氏和马氏,正对面却是女儿带着龙凤胎。

秦芸很是遗憾,“可惜小草小树跟文舅母回家了,不然我们就能单独开一桌。”

梨花笑道:“下次单独开一桌,刚好还有一张空桌。”

席面是梨花和李氏一道准备的,虽不精细,却是实打实的农家风味,秦夫人吃着竟觉得爽口。

尤其是那道凉拌核桃花,虽看着黑乎乎,但酸辣可口,很是开胃,一时不察,竟吃得有些撑。

与丈夫回客房后,扶着腰踱步消食。

“幸亏准备的礼多,明儿给张家一份,三个孩子虽没见到,但见面礼不能少。”

秦嵩云坐在炕沿斜靠着墙,听闻这话笑道:“你还总担心闺女不善交际,我看她倒是很能交际。”

“你今儿与张兄打了个照面,可有什么感觉?”

这话,问得很是不正经,秦夫人却知道,丈夫应该有深意,她思忖着,“有点熟悉。”

秦嵩云坐正抚掌,“原来我没看错,还真是明珠遗世!”

见自家夫人好奇,摇头道:“不必细究,知晓的太多为夫担心你与嫂夫人打交道时暴露。”

秦夫人却是心如猫挠,直到晚上入睡前还在琢磨,想不通便心焦,这有身孕之人心焦,受罪的自然是别人。

秦嵩云很是后悔,早知道就不多嘴了,但落到脸上的那道目光恨不能将他穿透。

听丈夫说完,秦夫人亦是惊诧,这可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鱼目当明珠!

心事已了,自然是一夜好眠!

第二日吃过早饭,秦家马车与张栓粮的骡车一前一后出村,后者的车上,除了苏家准备的蔬菜水果粉条,还多了秦家的礼物。

进了城门,见前面马车停下车夫要过来,张栓粮挥挥手,赶着马车向北城门而去。

透过车帘看着简陋的车厢渐行渐远,秦嵩云示意车夫回书院。

苏家,苏婉却是好奇,师父给舅家的礼,过于重!

只是,她没想出个头绪。

秋分过后,山野彻底被黄色覆盖,颓败之势开始在天地间蔓延,除了菜园冒尖的越冬菜,枝头红彤彤的柿子!

已经穿上夹袄的苏婉,正在喂兔子,不负众望,两只名鸳鸯的兔子终成眷属生了一窝小兔子,总共五只。

为了将这五只小兔子养活,实现杏儿安儿过年吃兔肉的愿望,她奢侈了一把,用羊奶喂养小兔。

“婉婉,你在哪儿?”李秀儿在东院没找到人,蹿至西院喊道:“快,商队回来了,我们去看热闹。”

商队这次回乡,十几辆骡车满载而归,村民真可谓夹道欢迎。

李秀儿好奇,在车队经过时踮脚看,“你说这装了什么,看着好重?”

苏婉摇头,但她心里清楚,应该是番薯、番豆的种子,亦或者还有其他。

张康毅直接将骡车停在作坊的大晒场,招呼车队随行先回家,三日后结算工钱,至于拉回来的货,无需保密。

随着车队人员各回各家,作坊外围观者散去大半,剩下的,皆是错过两次商队随行选拔的人家,想着与张康毅打个招呼,顺便问问下次何时南下,以便自家尽早做打算。

张康毅一出门就被围住,苏长青却是一眼就看见不远处的二女儿,笑着跟张康毅说了一声,转身回作坊,再出来时手里提着篮子。

“婉婉,你念叨好几回了,这一篮子先带回去吃。”

苏婉诧异,“不跟康毅叔说一声?”

“称重记账了!”

苏婉和李秀儿一左一右擡着篮子,李秀儿看着还带着泥土的番薯很是失望,道:“这不就康毅叔上次回来种得那个番薯吗,难道带回来的全是这?”

“之前杨奶奶家挖番薯后,送了我家半篮子断掉的,我觉得吃着没洋芋好吃。”

苏婉却很喜欢红薯,笑言:“肯定是你嘴太挑了,番薯甜甜的多好吃啊!”

“甜甜的?”李秀儿惊讶,“我娘还专门买了排骨回来红焖,我吃着咸不咸、甜不甜,没洋芋入味啊!”

好吧,红薯红焖排骨,在苏婉这里还不如红薯排骨汤好吃。

她一直觉得红薯甜,做咸味菜确实有些影响口感,邀请李秀儿,“今天中午在我家吃饭吧,尝尝不一样的番薯。”

秋耕结束,农忙一整年,庄户人家可以稍微歇口气。

张氏这几日就在家歇息,本想去作坊上工,苏婉以做针线活为由将人拦下,想着趁这段时间让张氏歇歇。

别看苏长青、张氏正值壮年,可多年劳作身上老毛病不少。

苏长青肩颈腰椎就时常不舒服,应该属于劳损,而张氏,生了三胎,有两胎还是双胎,月子期间没调养好,身上毛病更是多。

为了“爹娘俱在,兄弟姐妹齐全”,苏婉费了不少口舌,说服两人调理。

张氏现在歇在家,做些轻省活计,每天早晚喝一次中药,丈夫却要每晚揉药酒。

想到当家的,张氏问大闺女,“梨花,我跟你爹屋里药味重不重?”

梨花耸鼻子嗅闻,“有点药酒的味儿,是被子上的吧,没事,赶明儿换洗被罩就行。”

两人边做针线,边就苏婉指导着缝制的被罩讨论,觉得虽费布料,但很实用。

瞥到进院子的人,张氏隔着窗户笑问:“商队都带了什么回来?”

“婶娘,带了番薯,我今儿在你家蹭饭啦,婉婉说给我做好吃的。”

闻此言,张氏起身要去灶房帮忙,梨花放下绣绷道:“娘,你歇着吧,我给婉婉打下手。”

苏婉也没做什么复杂的,而且红薯更适合做小吃。

杏儿安儿小树下学回家吃午饭时,还没进院门就闻到香甜味,安儿惊喜,“二姐做了甜洋芋。”

等吃到嘴时,却是惊呼,“不是洋芋!”

苏婉做了拔丝红薯,煮了红薯粥,馏馒头时将红薯切段蒸了两根。

其余三道都是家常菜,土豆丝、肉片炒南瓜、剁椒炒鸡蛋。

小孩子对拔丝红薯根本就没抵抗力,安儿连吃三块后,问道:“二姐,甜番薯比甜洋芋好吃,那炸番薯条会比炸洋芋条好吃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