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清平乐·村居[种田] > 第55章 “都是我爷教得好!”

第55章 “都是我爷教得好!”(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小树用筷子戳了一块番薯,乐淘淘道:“我觉得应该是,比洋芋甜。”

苏婉并不直接给答案,而是承诺后面做一次炸番薯条尝尝。

李秀儿到底年长几岁,喝一口粘稠甘甜的番薯粥感慨,“原来不是番薯不好吃,只是我娘做的不好吃!”

逗得一桌人失笑。

此时,张康毅家也在吃甘薯饭,正堂的大桌围坐一圈人,全是苏家村有威望的老一辈。

张康毅端着加了番薯的蒸米饭道:“这是南边的吃法,不仅省米,还顶饱。”.

里正顾不上说话,实在是米粒的清香与番薯的甘甜太诱人,就这红薯饭,不用菜他都能吃两大碗。

苏正德接了话头,问道:“康毅,你是个什么打算只管说来,我们这些老家伙到底是老了,没你们有见识。”

张康毅将自己的打算娓娓道来。

这次带回来的番薯最多,番豆只有三麻袋,他的计划是番薯换洋芋,现在拿多少番薯,明年还多少新洋芋。

番薯换回去自家吃或种都行,因他今夏已经种过一茬番薯,因此建议大家留种,明年各家都种点,作坊也收。

甘薯不太挑地,整颗种收成都能看得见,更别说栽藤种。

“这番薯耐旱的很,在前朝大旱时被称为救命粮,福建一带很受推崇,反倒江南一带不显眼。”

苏长青笑道:“江南鱼米之乡,田地肥沃,种番薯浪费了,还是咱们北地适合,收成不好的地种番薯收成好,更划算!”

里正、几位族长族老着实没想到,张康毅竟是这种心思,而苏长青更是点明种番薯作粮,家里省下的小麦卖给粮铺换银钱。

这样一来,家家户户又添了一笔进项。

里正心思更是火热,只番薯能作粮这一项,那就是功劳啊,能上县志的!

他们苏家村靠近府城,多川地,山地也不是很贫瘠,这才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去,但安阳县七个村子,有那村子在西北边需翻过山,日子很是清苦。

村里家家户户种番薯,明年卖种,或是如康毅所说洋芋换番薯种都行,这往后,多少人家冬日里能就着番薯填饱肚子,不用在半饥半饱等来年的收成。

这可是大功德!

几人在饭桌上讨论得热火朝天,从番薯换种、明春种植说到长成挖出后收购都详说了一回,末了,张康毅请里正代为通知,三日后给大家结钱。

离开张家时,几个老头子个个挺胸擡头,走路生风。

送走里正族老,苏长青也准备回作坊,却被张康毅叫住,“长青哥,你咋了,怎身上有药味?”

苏长青擡起袖子闻,道:“没事儿,这几日用药酒搓肩颈,药酒味儿。”

“你可得注意身体,我走后番薯地全靠你照看,明年还得指导大家伙儿种。再说,番豆我准备找几家愿意种的先试种,长青哥,你家可得至少种一亩。”

“没问题,明年我家洋芋就种自己吃的,空下来的地种番薯和番豆。”

结洋芋钱的消息传得飞快,不到下晌,苏家村九成九的人家都知道三天后领钱,而且张康毅商队带回了番薯,家家户户可去换番薯种,不用给钱,明年直接用新洋芋还就成。

而小孩已经知道,番薯比洋芋还好吃!

这要归功于张松,他现在跟弟弟吃住都在爷爷家,今儿中午就吃的番薯饭,那滋味,他不仅回味了一下午,更是跟同窗宣扬三叔带回来的番薯有多好吃。

这不,下午放学,杏儿安儿回来闹着要吃番薯饭。

“明儿中午做,晚饭已经做好了,再做番薯饭来不及,再说剩饭你俩吃啊!”苏志栋板脸。

杏儿安儿才乖乖坐椅子上,小树已经捏着筷子捞面片吃。

因中午的剁椒鸡蛋、土豆丝都没吃完,晚上苏婉图省事儿直接做了烩面片。

三日后,恰逢学堂休沐。

苏婉带着杏儿安儿、小树去找李秀儿凑热闹,今儿,村里每家都有一人聚在张康毅家。

村中央的路边,更是坐满了做针线唠嗑的妇人,小孩子呼啦啦在村道上跑上跑下。

洋芋吃称,收购时张康毅便透漏,最低价五斤一文,若是粉条卖得上价,价格还会上涨。

这次南下,售卖苏家村粉条是其次,主要是与南边大酒楼大杂货铺谈合作,苏家村作坊为他们提供低价又美味的粉条。

售价比米粉粉条低两文,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货源足!

大米贵,即便在南边,用米粉做粉条那也成本不低,专门做粉条的作坊少之又少,因此,粉条一直是大户人家才能吃得起的精贵吃食。

大酒楼不怕成本高,就怕别家有的自家没有,因此,买了一些北方商队带来的粉条试吃了几回。

发现确实与米粉粉条差异不大,且那小儿手指粗的泡开后炖肉,入口滑嫩却又劲道十足,很是美味!

张康毅与五家酒楼签了供货契书,还有三家跑海运的商队,与后者只是暂时达成运货协议。

商队走旱路将粉条运送至胶东金家口港,海运商队接手,走水路运至南边,按契给五大酒楼供货。

只这五家酒楼,虽签了一年契书,但足够作坊赚得盆满钵满。

至于以后出现同行供货,粉条降价,那是不可避免,但苏家村粉条最先打出名声,薄利多销之下,也能是赚的。

张康毅在回程路上就在考虑洋芋定价,深思熟虑后定为三斤一文,但丑话说前头,将明年市情解释了一遍,道:“至于以后的收购价现在还不确定,今年大概是最高的一年,但总归我不会让大家伙吃亏。”

有人变了脸色,但坐在廊檐下的里正、族老等却是像没听见,端着茶盏细品。

见无人应话,张康毅直接进入主题,“最先一批在忠义哥这边领,第二批来小桥这边,商队第二次南下后卖洋芋的到志刚志栋这边。”

随着他一声令下,年轻小伙儿从堂屋擡出竹篓,趴在墙头看热闹的小孩发出惊呼。

“哇~”

“好多铜板!”

苏婉看着两箩筐铜板也是惊讶。

张康毅家院子人太多,小孩子都挤不进去,李秀儿就让她大哥在墙边搭了木架,现在,七八个孩子站在木板架上围观。

见对面墙头冒出的脑袋,苏婉嘴角抽搐,“张椿、张松、张柏也不知道去帮忙?”

“他们帮啥哟,昨晚还听到张椿闹了,说大桥哥看不起他。”李秀儿踮脚伸头,想看清自家领了多少钱。

苏婉按住她肩膀,提醒道:“好好站着,小心摔下去。”刚说完,就见苏志栋擡头看来,讪笑着挥手打招呼。

杏儿安儿、小树却是高呼,“大哥/表哥让我们过去。”

李秀儿大哥将小一点的挨个抱下来,一群孩子呼啦啦跑出门涌向隔壁。

苏婉本只想打个招呼就回家,本来她就是陪着杏儿安儿小树,可进了张康毅家院子,直接被杨氏拉去厢房。

“你娘也不来,你爹跟志栋还不知忙到啥时候,等会儿回家时把这个提回去。”

被塞了一个篮子,还死沉死沉,苏婉一脸懵。

杨氏见她不接,解释道:“之前番薯收了我让你爹给你们带点回去吃,偏你说要留种,只拿了半篮子断番薯,今儿这个可不是给你的,给你爹娘的。”

苏婉挠头看向院中廊檐下的人,张康毅要送礼也得给那几位先送,她现在提着篮子出去,招人恨!

“放心吧,你康毅叔昨日就送过了,你家的你提回去,给你爷奶的有志刚呢。”

苏婉推拒不要,跑出屋子去看热闹。

帮张桥数铜板的苏长青看见二女儿身影,叫道:“婉婉,来。”

苏婉见廊檐下的老爷子瞥自己一眼,给了个笑脸跑过去,“爹。”

“你大桥哥忙不过来,你搭把手。”

苏婉坐在长条凳另一头,面前是大半箩筐铜板,道:“爹,我帮大桥哥拿铜板吧。”

人群中乱钻的杏儿安儿小树看到,跑过来凑热闹,苏婉直接抓壮丁。

她起身让三个孩子跪在长凳上,抓出一大把铜板推到三人面前,“来,听大桥哥念数取铜板给各位叔伯爷爷们。”

自己站在一边,监督三人,顺便从背篓取铜板。

三个孩子叽叽喳喳,基数小还能跟上,超过五十文就有些抓马。

桌子前面等着领钱的人也不催,笑看三人商量,最后将数好的铜板接过。

估计是被大家看得不好意思,安儿左右看了一下,发现他们这边速度最慢,就让小树、杏儿将铜板每十文叠一摞,这样,结算时只需要数小于十的零头就行。

三人还分工合作,安儿听数给钱,小树杏儿专门帮忙摞铜板。

周围人皆夸赞三人聪明,苏长青秉承老爷子作风谦虚,三个崽崽却是一个比一个自豪。

苏婉笑道:“亏你们还念书,这么久才想出来。”

“我们能想出来也不差啦,那边二堂哥跟大哥都没想出来呢!”

安儿这话,半院子的人都听见了,引来一阵哄笑。

廊檐下一排坐镇的老头,对身边的苏老爷子,又羡慕又嫉妒。

你说,这聪慧的孙子咋就不是自家的呢?

“文锦,这安儿可不得了啊!”苏正德抚须,点着下巴示意那边,道:“你那孙女也不错。”

“那就长了个吃心。”

听这话,苏正德埋汰道:“你没吃?”

苏老爷子不说话,偏头看向他处。

恰巧苏婉看见,听面前的人夸自己跟弟弟妹妹,她笑着朗声道:“都是我爷教得好!”

老爷子肯定在说她坏话,哼,偏心眼,我就当众暗戳戳内涵你!

在老爷子看过来时,她还得意地挑眉。

苏正德见状,哈哈笑着打趣,“文锦,你嫌弃孙女的话被听到了,以后没得吃了。”

老爷子气闷,及至结束,一点不给张康毅面子,直言要回家吃孙女的好手艺。

“得嘞,爷爷,您慢点,咱们这就回家。”苏婉顺杆子往上爬,还要扶老爷子。

.

老爷子瞪她一眼,“我是个偏心眼重男轻女的,我两个孙子都在这,还要你扶。”

苏婉摸着鼻子,“您老竟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啦”

话还没落,就见老爷子抢了旁边里正爷爷的拐杖挥过来,跳着跑远,大喊道:“爷爷您慢点,我先回家做饭。”

突然被抽走拐杖,里正庆幸那只是个看的,他要拄着,这不得跌地上,“你跟个女娃娃计较啥哟,就在张军家吃吧,饭菜都备好了。”

老爷子气哼哼埋怨三儿子,“都是你惯得。”

“是是是,您老消消气,都是我惯得。”苏长青麻溜认错,但连句回去“说她”的话都绝口不提。

老爷子还是留在张家吃午饭,苏长青提着篮子带着儿子、侄子回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