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562章 将计就计

第562章 将计就计(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嘉靖三十六年,五月,苏州。

博览园内的喧嚣早已散去,彩棚依旧,却难掩一种人去楼空的寂寥。

那些曾在此高谈阔论、目光灼灼的各地商贾,大多并未真正离去,而是如同蛰伏的兽,隐在苏州城各处精致的园林别业、客栈酒楼之中,屏息凝神,透过无数双窥探的眼睛,紧盯着城中心那处临时总督衙署的动静,更紧盯着城外运河、乃至更遥远东南海面上任何一丝可能影响天平的波澜。

陈恪那石破天惊的告示,确如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也让许多原本坚定站在李贽联盟之外、或是本就摇摆的中小商贾心思活络起来。

靖海伯手握皇命,手段凌厉,更许以“优先择地”、“免税五年”的厚利,俨然是一棵值得依附的新晋大树。

不少人已暗中遣心腹,试图与总督衙门的书吏接触,探听那“船引”、“仓单”认购的细则,甚至有人已开始盘算家中能动用的流水,跃跃欲试,只待一个更明确的信号,便欲押注在这位年轻的伯爷身上。

然而,这刚刚萌动的投机热潮,尚未形成气候,便被一盆来自京师的冰水,兜头浇灭!

消息传来时,是一个细雨迷蒙的清晨。

快马踏碎青石板上的积水,驿卒浑身湿透,将加盖刑部与都察院火漆印信的公文,送入苏州府衙,旋即又以更快的速度,抄录分送各相关衙门及……有头脸的士绅府邸。

内容骇人听闻:苏州巨贾周澄、钱蕴,表面恭顺,实乃包藏祸心之国贼!经查,其长期以商贸为掩护,暗通倭寇魁首,利用海上私道,输运禁绝之铁器、硝石、粮秣牟取暴利,资敌以刃,罪证确凿!陛下闻奏震怒,已下严旨,着锦衣卫缇骑即刻锁拿周、钱二人并相关主犯家眷,押解进京,交由北镇抚司严审!其家产,一概查抄充公!

“通倭”!

这两个字,如同晴天霹雳,炸响在苏州城上空,将所有蠢蠢欲动的心思瞬间冻结!

前日还是靖海伯亲口褒奖、公告天下的“剿倭功臣”、“商贾楷模”,短短几日之间,竟成了资敌卖国的阶下囚?!

这翻转之突兀,罪名之酷烈,手段之迅猛,让所有人瞠目结舌,脊背发凉。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蔓延,却无人敢高声议论。

百姓多是惊骇与唾骂,但稍有见识者,都能嗅到这桩“钦案”背后那浓得化不开的政治腥气。

这哪里是在办周、钱?这分明是在打陈恪的脸!

是在用最酷烈的方式,向所有观望者展示:谁,才是真正能掌控江南局势、乃至直达天听、翻云覆雨的力量!

李贽联盟的能量,竟恐怖如斯!

靖海伯的钦差大印,在真正的朝堂根基与雷霆手段面前,似乎也显得……苍白无力了。

那些刚刚探出触角的中小商贾,立刻以最快的速度缩了回去,紧闭门户,告诫子弟近日绝不可妄动,更严令家人仆役不得再与总督衙门有任何不必要的往来。

风向,似乎瞬间逆转。

临时总督衙署内,却异乎寻常的平静。

陈恪坐在书案后,窗外细雨敲打着芭蕉,发出沙沙的声响。他手中捧着的,并非关于周、钱二人的紧急公文——那份东西他早已看过,此刻正安静地躺在一摞文书的最下方。

他正在读的,是一封家书。

常乐的笔迹清秀而从容,絮絮叨叨地说着京中琐事:忱儿又长高了些;前日宫里赐下新样的点心,忱儿很是喜欢;陛下似乎格外喜爱忱儿,时常让冯保接他去裕王府,与皇孙朱翊钧一同玩耍……信末,常乐才轻轻带过一笔,言及近日京中似有风雨,父亲让她转告,万事谨慎,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字里行间,皆是温情与安稳,将外界滔天的风波悄然隔开。

陈恪的指尖缓缓拂过信纸上“陛下时常让冯保接他去裕王府”那一行字,目光幽深,难以测度。

良久,他轻轻放下家书,端起手边微凉的茶盏,呷了一口。

目光掠过案头那份关于周、钱被锁拿的简报,眼神平静无波,仿佛那只是无关紧要的塘报,甚至不如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更能吸引他的注意。

他缓缓起身,踱至窗前,望着庭院中被雨水洗刷得青翠欲滴的草木,低声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有点意思。”

这盘棋,自他南下以来,一直是他执先手,或明或暗,步步紧逼。

李贽等人虽竭力招架,却始终被他牵着鼻子走。

如今,对方竟似摸清了些他的路数,不再一味被动防守,而是悍然落子,直刺中腹,甚至不惜用“通倭”这等泼天罪名,搅乱棋局,试图反夺先机,扳回气势。

这一手,够狠,够绝,也……确实有效。

至少,那些墙头草,已被这血腥味吓得缩了回去。

陈恪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冷冽的弧度。

“阿大。”他并未回头,声音平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