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565章 主动呈请

第565章 主动呈请(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整个磋商会的氛围,在胡宗宪与徐鹏举两位巨擘的联袂坐镇下,已然从最初的压抑观望,转向了一种近乎凝滞的、被无形威势所笼罩的“顺畅”。

陈恪主导着议程,将一项项章程、条款清晰道来,逻辑严密,不容置疑。

台下众商贾,无论心中作何想,此刻皆屏息凝神,无人敢轻易提出真正尖锐的反对。

然而,当议程进行至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认购筹资”环节时,那股被强行压下的暗流,似乎又开始隐隐涌动。

所有人都清楚,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最终还是要看真金白银。

章程再好,若无巨量资金启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而要让这些精明到骨子里的商人掏出实实在在的银两,投入一个前景未卜、且明显触怒了许多旧有势力的新局中,绝非易事。

就在众人目光闪烁,暗自揣度陈恪将如何破解这最后、也是最难一关时。

陈恪缓缓从主位上站起身。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脸上那原本淡然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凝重、坦诚,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惭愧”的神情。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精心锤炼:

“诸位,章程细则,已与各位商讨完毕。开源节流,强兵富民,非纸上空谈,终需落到实处。说来……惭愧。”

他微微停顿,仿佛难以启齿,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台下前排面色紧绷的李贽贽与王矩。

“此番上海新港试行,前期勘址、规划、乃至疏通各方,耗资甚巨。然国库空虚,陛下内帑亦有其用,朝廷未能拨付充足钱粮。此非朝廷不愿,实乃国事艰难,百废待兴。”

他将“资金短缺”的责任,轻巧地揽到了“国事艰难”上,而非自身无能,保全了朝廷和皇帝的颜面。

“说来,此乃我陈恪统筹不力,能力有所不及所致。”

他再次强调自身的“不足”,姿态放得极低。

“然,幸甚至哉!”他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由衷的“感慨”与“赞许”,“我江南商贾,非止富甲天下,更兼忠义仁心,深明大义,体恤国情艰难!”

他的目光猛地定格在李贽与王矩身上,那目光中充满了不容错辨的“激赏”与“倚重”。

“现有苏州李氏家主李公贽,松江王氏家主王公矩,二位贤达,闻知朝廷难处,心系海疆,主动呈请,愿各自认购首期‘特许船引’五十万两!以作表率,以奉国策,彰我江南商界拳拳报国之心!”

“五十万两!各自!”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狠狠劈在李贽贽与王矩的头顶!

两人瞬间僵在原地,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瞳孔骤然收缩,几乎要当场失态惊呼!

他们什么时候“主动呈请”了?!

五十万两!还是各自!这几乎是他们家族能动用的、近乎伤筋动骨的流动资金!陈恪这根本不是商量,这是赤裸裸的、毫无遮掩的强行摊派!是拿着刀架在他们脖子上明抢!

巨大的震惊和愤怒让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反驳?否认?

众目睽睽之下,台上坐着胡宗宪和徐鹏举,旁边是苏州知府王重光,周围是江南所有有头有脸的同行。

之前陈恪那“拨乱反正有功”的帽子还死死扣在他们头上,此刻若当场否认靖海伯的“褒奖”,岂不是自打嘴巴,承认自己此前种种皆是虚与委蛇,甚至坐实了“对抗国策”的罪名?

那后果,恐怕比损失一百万两银子更可怕!

就在他们脑中一片空白、天人交战之际,两名总督衙门的书吏,已然手捧托盘,上面放着笔墨俱全的认购文书,步履沉稳地走到了他们面前,微微躬身,态度恭敬,眼神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静候着。

全场的目光,如同聚光灯般打在李贽贽和王矩身上。

空气仿佛凝固了。

胡宗宪半阖着眼,仿佛神游物外。

徐鹏举则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笑意,目光在李、王二人那精彩纷呈的脸上扫过,仿佛在看一出绝妙的好戏。

压力,如同实质的海水,淹没了李贽贽和王矩。

他们能感觉到身后那些同盟成员投来的、混合着惊骇、同情、乃至一丝幸灾乐祸的复杂目光,更能感觉到那些中小商贾眼中骤然亮起的、仿佛找到出路般的灼热光芒。

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