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主动呈请(2 / 2)
大势已去。
李贽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脸上已是一片死寂的灰败。
他颤抖着手,接过笔,甚至没有细看文书内容,便在落款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下了朱红的手印。
笔从他指间滑落,发出轻微的“啪嗒”声。
王矩见状,最后一丝挣扎也消散了,如同木偶般,机械地完成了同样的动作。
两份价值百万白银的文书,被书吏恭敬地捧回。
陈恪脸上露出了“欣慰”乃至“感动”的笑容,抚掌赞叹:“好!李公、王公高义,实乃我等楷模!本督必当据实奏明陛下,为二位请功!”
有了李、王这两只“领头羊”被强行推下悬崖,接下来的局面,瞬间豁然开朗!
早已被陈恪安排好的几名中等商贾代表,立刻“激动”地起身,纷纷表态:
“靖海伯!胡部堂!徐国公!李公王公如此深明大义,我等岂能落后?我张家认购五万两!”
“我周氏愿认购八万两船引!”
“刘某虽家业微薄,也愿认购三万两,略尽绵力!”
有人带头,且是李、王这等巨头“率先”倾囊,那些原本观望、甚至心存抵触的商贾,心理防线瞬间崩溃。
恐惧、从众、乃至对李王联盟瓦解后新秩序的投机心理,交织在一起。
更不乏有许多原本被大商贾压制、苦于无法进入核心贸易圈的中小商家,此刻眼见一个看似更“公平”的平台正在强势建立,机会难得,怎能不争先恐后?
“我认两万!”
“我认五万!”
“给我也来一份文书!”
场面瞬间从之前的死寂压抑,变得“热烈”起来。银票、庄票如同流水般被呈上,登记造册的书吏忙得满头大汗,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红光。
筹措军饷、启动新港的巨量资金,竟在短短半个时辰内,以一种近乎狂暴的速度汇聚起来!
会议在一种近乎狂热的氛围中走向尾声。
喧嚣渐散,官员与商贾们各自怀揣着复杂的心思恭敬退去。
胡宗宪也拍了拍陈恪的肩膀,勉励几句,便带着亲卫匆匆离去,他军务繁忙,能亲自来站台这许久,已是给了天大的面子。
方才还济济一堂的正堂,很快便只剩下陈恪与尚未离去的魏国公徐鹏举,以及少数几名心腹。
徐鹏举脸上那副人前矜持超然的国公爷面具瞬间褪去,他几步凑到陈恪身边,一把拉住陈恪的胳膊,挤眉弄眼,压低声音,语气里充满了与身份截然不符的急切与狡黠:
“哎,子恒!快跟老夫交个底儿!这摊子……真能挣着钱么?别光顾着忽悠那帮杀才,咱可是真金白银要往里投的!你小子可不能坑我!不然……不然我非得找你那老岳父常远山好好说道说道,讨个说法不可!”
他这话半真半假,既有试探,也有借着与常家旧谊拉近关系的意味。
陈恪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反手拍了拍徐鹏举的手背,语气笃定:“国公爷,您这话说的可就见外了。陛下钦定的国策,浙直胡部堂鼎力支持,你我勠力同心,自然是互利共赢,造福一方的好事。怎么,国公爷也有兴趣掺一股?”
徐鹏举眼睛一瞪:“废话!谁嫌钱多咬手啊?这江南地界,谁不知道开海是块流油的肥肉?以往是没路子,规矩多,风险大!现在有你小子扛旗,规矩你来定,风险……嘿嘿,总不能让我这老家伙顶前头吧?你就说,稳不稳?”
陈恪笑容不变,声音压得更低,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国公爷尽管放宽心。您的体己银子,若是信得过,不必走明面的账,我让京里乐儿亲自帮您规划打理。她虽在京城,对我这边的事务却也清楚,最是稳妥不过。断然不会有丝毫闪失,只会……稳中有增。”
一听陈恪提到要让常乐亲自替他打理,徐鹏举顿时眼睛一亮,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自己长了翅膀往他库里飞!
常乐理财之能,名冠京城,经她手打理的产业,无不是利润丰厚,稳当至极。
这几乎是大明顶层勋贵圈里公开的秘密。
“哎哟!这可好!这可太好了!”他用力拍着陈恪的手臂,笑得合不拢嘴,“有靖海伯夫人亲自掌眼,那老夫是一百个放心!哈哈哈!子恒,够意思!老夫就知道没看错你!行了行了,你忙你的,老夫这就回去……嘿嘿,凑银子去!”
心满意足的魏国公,仿佛得了什么天大的好处,心花怒放地带着侍从走了。
陈恪独立于渐次空荡的厅堂之中,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嘴角那丝笑意缓缓敛去,目光沉静如水,深不见底。
肌肉已然展示,巨轮,终于在他的强力推动下,破开了坚冰,正式起航。
至于航向何处,暗礁几何,便需看接下来的掌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