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480章 兵分两路

第480章 兵分两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那场关于预算的激烈交锋,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江泉市政坛。秦风力排众议、大刀阔斧调整预算投向的决定,清晰地传递出新班子锐意改革的决心,也让整个官僚体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震动。然而,秦风深知,真正的改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议室的争论和预算报表的数字调整上。正确的决策,必须源于对现实最真切的感知,对民声最直接的倾听。“民生优先”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扎根于泥土,流淌自民心。

因此,在预算调整的大方向确定后,秦风并没有急于坐在办公室里审批方案,而是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习惯于文山会海的干部感到意外的决定:他要与常务副市长刘玉凤分头带队,深入基层第一线,开展一次大规模、全覆盖的集中调研。目标直指问题最集中、群众呼声最高的三个领域:城区老旧小区、转型中的工业园区、以及广袤的田间地头。他要亲耳听一听群众的期盼,亲眼看一看发展的痛点,亲手摸一摸政策的脉搏。

调研行动在一个清晨悄然开始,没有迎来送往,没有层层陪同,只有必要的业务干部和工作人员。秦风带队直奔位于老城区的幸福苑小区,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老旧小区,问题集中,群众反映强烈。而刘玉凤则带队前往城西面临转型压力的传统工业园,以及东风县下辖的几个农业大镇。

秦风线:老旧小区的窘迫与期盼

幸福苑小区门口,秦风的车队低调停下。眼前的景象让初来者感到压抑:楼体墙皮剥落,各种电线像蜘蛛网般杂乱缠绕,楼道里堆满杂物,昏暗潮湿。几个老人坐在楼下晒太阳,眼神有些浑浊茫然。

社区主任是个四十多岁、面带愁容的女同志,小跑着迎上来,语气带着紧张和歉意:“秦市长,您看这地方……条件太差了,我们工作没做好……”

秦风摆摆手,语气平和:“今天不来检查工作,是来听大家说实话的。走,我们先看看,再找几位居民聊聊。”

他随机走进一栋单元楼,楼道狭窄,光线昏暗,扶手锈迹斑斑。他敲开一楼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大爷。家里空间狭小,墙面渗水痕迹明显,卫生间设施陈旧。老大爷的老伴絮絮叨叨地诉说着上下楼不便、水管经常破裂、冬天暖气不热等种种困难。秦风蹲下身,仔细听着,不时询问细节,脸色凝重。

随后,他又走访了几户顶楼住户,实地查看了漏雨的房顶和老化严重的供电线路。在小区中心的小广场上,他让社区主任召集了十几位居民代表,大家围坐在一起。起初,居民们还有些拘谨,在秦风的鼓励下,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水、电、气、暖)、缺乏无障碍设施、停车难、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缺失等方面。一位中年下岗职工激动地说:“市长,我们知道政府难,我们不指望一下子全变好,哪怕先给解决一下漏水问题,冬天屋里能暖和点,我们就知足了!”

秦风认真记录着,没有轻易许诺,而是坦诚地说:“大家反映的问题,我都记下了,很具体,也很实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老旧小区改造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投入,但请大家相信,市委市政府已经下定决心,会把这件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我们会尽快研究,制定方案,分步实施,一定努力让大家的生活环境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他的话语诚恳,没有官腔,赢得了居民们的掌声和期待的目光。离开时,秦风的心情异常沉重,纸上谈兵永远无法体会基层群众生活的具体艰难。

与此同时,刘玉凤带领的调研组也在紧张工作。

工业园区:转型的迷茫与希望

在城西工业园,刘玉凤走访了几家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一家纺织厂的老板满面愁容地诉苦:“刘市长,不是我们不想转型,是太难了!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技术更新投入巨大,银行贷款门槛又高。我们也想搞智能化改造,可人才、技术从哪里来?眼看着订单减少,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另一家小型机械加工厂负责人则反映了审批流程复杂、各项税费负担依然较重的问题。工人们则更关心技能培训和企业稳定,担心失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