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攻坚拔寨(1 / 2)
《江泉市绿色发展暨民生改善五年行动纲要》的正式发布,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蓝图已然绘就,目标振奋人心,但所有关注江泉发展的人都清楚,宏伟愿景的实现,必须依靠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地生根。而其中,作为“绿色发展”战略旗舰标杆和“民生改善”重要载体的雾江生态文化长廊项目,无疑是最关键、最受瞩目的“一号工程”。这个项目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班子施政纲领的公信力,关系到江泉转型发展的开局之势。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项目,在前期规划和部分标段取得进展后,却仿佛陷入了泥沼,推进速度明显放缓。核心地段的征地拆迁、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不畅、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的掣肘、以及一些隐形的阻力,如同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项目前进的脚步。能否尽快打破僵局,扫清障碍,实现全面提速,成为摆在秦风新政府面前最紧迫、也最棘手的难题。
在这个关键时刻,秦风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策。在一次市政府专题会议上,他目光坚定地看向常务副市长刘玉凤:“玉凤市长,雾江项目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必须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情况复杂,阻力不小,需要有一位强有力的领导牵头攻坚。我提议,由你亲自挂帅,组建‘雾江生态文化长廊项目推进指挥部’,统筹协调,现场办公,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打通堵点,确保项目全线提速!”
这个决定,既体现了对刘玉凤能力和担当的高度信任,也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刘玉凤没有片刻犹豫,她深知这个任务的份量和难度,更明白这是践行“民生优先、绿色发展”承诺的关键一战。“秦市长,请您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排除万难,坚决完成任务!”她的回答干脆利落,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接下军令状,刘玉凤雷厉风行,立刻着手搭建指挥体系。她深知,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有一个权威高效、协同作战的指挥中枢。她亲自点将: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一位以作风硬朗、善于协调着称的副秘书长担任,负责日常调度、上传下达。
规划建设组组长:由市住建局局长担任,负责工程规划、技术标准、质量监督。
征地拆迁组组长: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担任,并抽调相关区县分管领导、街道乡镇一把手加入,形成攻坚合力。
资金保障组组长:由市财政局局长担任,负责资金筹措、拨付和监管。
综合协调组组长:由市发改委主任担任,负责跨部门、跨区域事务协调,以及政策争取。
成员单位:包括生态环境局、水务局、交通局、文旅局、林业局、审计局等几乎所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项目涉及的所有区县党政一把手。
指挥部成立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气氛异常凝重。刘玉凤开门见山,没有客套话:“今天把各位请来,就一个主题:如何打赢雾江项目攻坚战!秦市长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考验。项目目前的困境,大家都清楚。我不想听客观原因,只想听解决方案和时间表!”
她让各组组长逐一汇报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和初步打算。汇报过程中,刘玉凤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打断追问细节,对含糊其辞、推诿塞责的苗头当即批评纠正。她明确要求:“指挥部实行‘日调度、周例会、月通报’制度。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遇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不得拖延。谁负责的环节出了问题,影响了全局,我就找谁问责!”
这次会议,如同一场战前动员,让所有参与部门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和动力,也初步树立了指挥部权威高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