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484章 江泉新机

第484章 江泉新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雾江生态文化长廊项目在刘玉凤的强力推进下,攻坚拔寨,初见成效。然而,秦风深知,单一项目的成功,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江泉的绿色转型和“收入倍增”的宏伟目标。江泉的未来,需要更强劲、更可持续的经济动能。这股动能,源于内在环境的深刻变革,也源于外部资源的有效注入。当刘玉凤在项目一线冲锋陷阵时,秦风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营商环境的彻底重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准引入。他决心双管齐下,一方面刀刃向内,革除体制积弊,提升服务效能;另一方面主动出击,放眼全国,引进行业龙头。

一场以“效率革命”和“精准招商”为核心的新战役,在江泉悄然打响。这场战役的主角,是秦风本人。

周一清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门刚开,秦风的身影便出现在办事大厅。他没有通知任何媒体,只带着秘书和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以一名普通办事者的身份,体验整个流程。

他随机走到一个综合受理窗口前,询问开办一家小型环保科技公司需要哪些手续、多少时间。工作人员虽然态度礼貌,但给出的回答涉及市场监管、税务、人社、银行等多个部门,流程复杂,承诺的办结时间也长达十个工作日。秦风又观察了其他几个窗口,发现虽然推行了“一窗受理”,但后台审批环节依然繁琐,部门壁垒并未真正打破,“一件事一次办”落实不到位。

体验结束,秦风的脸色凝重。他立即在政务中心会议室召开现场会,所有进驻中心的部门负责人被紧急召集而来。会议室气氛紧张,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市长为何突然驾临。

“今天我来,不是听汇报,是来‘挑毛病’的!”秦风开门见山,语气严肃,“我们天天喊优化营商环境,可群众和企业办事依然如此不便!‘一窗受理’成了‘收发室’,后台还是老样子!这种效率,怎么吸引投资?怎么激发活力?”

他当场提出硬性要求:“从现在起,推行‘一窗受理、一日办结’极致服务模式!对所有涉企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能简化的简化,能合并的合并,能取消的取消!目标是企业开办、项目立项等高频事项,实现‘一口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哪个环节卡壳,哪个部门负责人就地检讨整改!”

这番话如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各部门负责人感到巨大压力,但也看到了市长破釜沉舟的决心。会后,一场轰轰烈烈的行政审批效能革命迅速展开。秦风亲自担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每周调度,紧盯进度。纪委监委、督查室全程介入,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短短一个月,效果初显。政务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流程大幅优化,办事效率显着提升。一家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负责人惊喜地发现,原本需要跑好几趟、等十几天的手续,如今在一个窗口、一天之内就全部办妥。消息不胫而走,在企业家圈子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内部效能提升的同时,秦风将更大精力投入到主动招商上。他清楚,江泉需要的是能够引领绿色转型和数字变革的头部企业。他与张伟副市长以及发改委、招商局负责人组成精干团队,精心筛选目标企业名单,锁定在绿色能源、环保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国内龙头企业。

准备工作细致入微。团队为每家目标企业量身定制了投资建议书,详细分析江泉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市场潜力和配套政策,特别是针对雾江治理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秦风要求:“招商不能空泛,要站在企业角度,帮他们算好经济账、发展账。”

一切准备就绪,秦风亲自带队,南下奔赴经济活力最强的沿海地区。第一站,是某经济特区的全球领先光伏科技企业——旭日集团。拜访这样的行业巨头,难度可想而知。初次接触,对方态度客气但保持距离,对在内陆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投资心存疑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