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485章 老树新枝

第485章 老树新枝(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雾江生态文化长廊的攻坚号角嘹亮,营商环境优化和精准招商的战役如火如荼。在江泉这片求新求变的土地上,新的动能正在加速孕育。然而,秦风和他的团队清醒地认识到,江泉的产业结构中,传统制造业、重化工业等依然是经济的基本盘,承载着大量的就业和税收。对这些产业,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淘汰方式,那将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震荡。真正的挑战和智慧在于,如何引导这些“老树”发出“新枝”,在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中脱胎换骨,重焕生机,与新兴产业共同构成江泉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这一任务,艰巨而复杂。它涉及技术升级的瓶颈、资金投入的压力、传统思维惯性的阻力,甚至触及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收入倍增计划”的根基是否稳固,社会大局是否和谐。秦风决定,必须亲自抓总,直面这一转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调研不再局限于会议室和汇报材料。秦风带着分管工业的常委副市长张伟、发改委、工信局的负责人,直接扎进了几家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企业。

第一站是江泉市第一纺织厂。这家拥有近五十年历史的老厂,曾经是江泉的利税大户,如今却面临着设备老化、产品附加值低、环保压力巨大的困境。车间里,老旧的织机轰鸣,空气中弥漫着纤维粉尘和染料的气味。老厂长指着运行了二十多年的设备,满脸愁容:“秦市长,不是我们不想改,是改不起啊!一套先进的节能环保设备动辄几千万,我们厂子利润薄,银行贷款门槛又高,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环保督查一来,我们就提心吊胆。”

第二站是位于城郊的江泉钢铁公司下属的一家焦化厂。问题更为严峻,虽然已经进行了一轮环保改造,但距离最新的超低排放标准仍有差距,且能耗居高不下。企业负责人坦言:“进一步的深度治理,技术难度大,投入更是天文数字。而且,改造期间可能影响生产,这其中的损失和风险,企业独自承担压力巨大。”

调研中,秦风听到了企业普遍的呼声:转型意愿强烈,但受困于“技术、资金、风险”三座大山。他也看到了部分企业主的观望心态和路径依赖,对转型前景信心不足。

这些鲜活的一手情况,让秦风深感传统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与复杂性。它绝非下发几个文件、召开几次会议就能解决,需要更加精准、更加有力的帮扶措施。

面对企业的技术困境,秦风首先将目光投向了知识和技术的源头——高校和科研院所。他深知,没有先进技术的注入,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就是无源之水。

他亲自率队,北上南下,拜访了省内外多家在材料科学、环境工程、自动化控制等领域享有盛誉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省城着名的理工大学,秦风与校长和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们进行了深入座谈。

他没有摆出市长的架子,而是以一名寻求合作的学生姿态,坦诚地介绍了江泉传统产业面临的困境和转型决心:“各位专家,江泉的传统企业,好比是生了病的大力士,力气还在,但机体出了毛病。我们需要各位‘名医’开出药方,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甚至变得更强壮。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论文,而是能在生产线上落地见效的解决方案!”

他的诚恳打动了在场的专家。理工大学校长当即表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责所在。我们愿意与江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攻关,成果共享。”

类似的场景,在多家科研机构上演。秦风不仅寻求技术支持,更着力于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在他的推动下,江泉市政府与三所重点高校、两家省级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成立“江泉市传统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作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工艺优化、定制化解决方案等一站式服务。

同时,秦风指示科技局、工信局,梳理出企业最迫切的技术需求清单,面向全国发布“揭榜挂帅”项目,吸引顶尖团队前来攻关。他还推动设立了“校企合作引导基金”,对成功实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

这座连接产业与学术的“金桥”初步架设起来,为企业转型注入了第一股科技活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