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2 / 2)
每个人的信息都回复完毕,姜银砚再点开霍闻川的对话框,编辑回信:提前祝你新春快乐,什么时候回浮江,记得告诉我。
霍闻川秒回:也祝阿砚新春快乐。
再回一个点头的表情包后,姜银砚的心情继续失落,偏头凝望窗外的万家灯火,心底忽然生出一股孤寂。
除夕清晨,七点整,姜银砚的闹钟准时响起。
她一秒不赖地起床洗漱,二十分钟便收拾停当,换好衣服出门。
高铁票原本早已售罄,但姜银砚很幸运,她昨晚买票时刚好遇到有人退票,她顺利抢到,并且还是商务座,这才不用辛苦地站两个多小时。
姜银砚买的是八点十五的票,到千苗已经十点四十。
车子刚挺稳,傅平湘的电话就准时打来。
姜银砚右手提着年货礼盒,左手拿出电话接听:“我到了。”
春运是各车站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人声嘈杂,所以傅平湘只能大声说话:“我跟晴和在出站口,还有高茴,她比你早到半小时。”
姜银砚耳朵差点被震麻,她将音量稍微调低,“好,我马上出来。”
挂断电话,姜银砚提着礼盒跟随人群走出车厢。
出站口人流如织,姜银砚左右张望,一眼就看到身穿一件亮橘色羽绒服的傅平湘。
傅平湘也看到了她,连忙冲她挥手,“姜姐姐,这里。”
姜银砚当即加快脚步。
汇合后,傅平湘接过姜银砚手里的礼盒,“昨天都忘提醒你别买东西了。”
张晴和塞给她一副毛绒绒的手套,“戴上。”
高茴兴奋不已地抱住姜银砚,“好久没见面,我都想死你们了。”
傅平湘:“呸呸呸,大过节的,不准说死,乐死想死爱死都不行昂。”
高茴撇撇嘴,“太高兴了嘛。”
“哈哈哈哈……”姜银砚乐不可支,“傅平湘,你也太迷信了。”
傅平湘脑袋一扬,“说明咱是讲究人儿。”
“把东西给我吧,讲究人儿。”张晴和向傅平湘伸出手,“我们先回车里了,你在这等宋翔。”
傅平湘将礼盒递给张晴和,“行,他也快了,二十分钟吧。”
三个女生言笑晏晏地离开人头攒动的出站口,行往不远处的地面停车场。
坐进车里,张晴和第一时间打开空调,三人一身的寒气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而缓缓消散。
张晴和坐在驾驶位,将头转向后面,“千苗每一年的除夕夜都有花灯展,六点准时开始,吃过晚饭我们就去。”
高茴一边搓手,一边说:“千苗的花灯展很有名的,要不是因为只在除夕夜有,我早就来看了。”
“我也刷到过千苗花灯展的视频,真的很漂亮。”姜银砚看向窗外,“话说,我还是第一次来千苗。”
高茴:“我也是第一次来。”
十一点,傅平湘双脚几乎冻木,终于在人群中看到宋翔的身影。
“黄金分割点,我在这儿。”傅平湘使劲冲他挥手,嗓子都快喊劈了,愣是没能和宋翔对上眼。
气得傅平湘脑袋冒烟,“究竟是耳朵不好使,还是眼睛不好使?”
他火急火燎地冲进人群,二话不说,抓住宋翔的衣服就把人往外拉。
宋翔没看清人,他还以为自己遇上当众抢劫的,“我是本市人,你……”
傅平湘扭过头,“我咋不知道你还是本市的?”
“小傅兄弟,”宋翔激动地抱住傅平湘,“我以为遇到胆大包天的劫匪了。”
傅平湘毫不留情地搡开他,“哪个劫匪那么蠢,光天化日在火车站打劫?”
宋翔讪讪地抓了抓头发,紧步跟在傅平湘后面,来到停车场。
五人全部到齐后,张晴和开车驶离火车站。
团年的地点在张晴和家中,距离火车站大约半小时车程。
一路上,五个人有说有笑,遇上堵车也不着急,欢声笑语溢满堂。
十一点四十,车子驶进张晴和居住小区的停车场,大伙儿说说笑笑,乘电梯来到二十三楼。
张晴和用指纹解开锁,五人鱼贯进屋。
姜银砚在门口换鞋时,忽然听到厨房里传来动静,但五个人此刻都在客厅,他们还请了其他朋友吗?
正当姜银砚疑惑时,一个她心心念念许久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霍闻川系着围裙,温柔唤她:“阿砚。”
“闻川,”姜银砚惊喜过望,“你怎么来了?”
傅平湘:“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高茴打趣道:“小砚姐的脸上就写着惊喜俩字。”
姜银砚也不掩饰,“闻川你能来,我真的太开心了。”
见她如此高兴,霍闻川嘴角上挑的幅度也倏而增加,“千苗的花灯展,我觉得你应该会喜欢。”
开心是一码事,但姜银砚同时又很担心霍闻川的身体,“那么远,你身体能受得住吗?”
霍闻川的语气比暖气还要温暖:“我受得住。”
吃过午饭,六个人就在客厅玩狼人杀。
宋翔第一次接触桌游,所以玩的磕磕绊绊,没少被傅平湘数落。
霍闻川跟张晴和玩得最好,也没少被傅平湘强烈要求放水。
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在半年之前还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而今却像挚友般齐聚在一起,迎接新年。
因为六点钟要看花灯,所以他们早早就吃了晚饭,五点半准时出发,赶在六点前来到花灯展的园外。
入园的票是傅平湘提早买好的,人手一张,验票入园。
还有五分钟到六点,所以灯展园里目前只亮着昏暗的路灯,走在里面,周围全是或高或矮的漆黑花灯,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六点钟一到,园内的所有花灯全部亮起,人群中瞬间爆发出阵阵惊叹和欢呼。
与此同时,灵探组最不愿意看见的东西冷不丁地掉落在面前——狴犴胸针。
“我靠。”傅平湘登时怨气冲天。
高茴也怨言喋喋:“要不要在这种时候来?”
灯展园里,所有人都喜气洋洋,唯独他们六人,眉头紧锁,不洽此间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