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解决之法(2 / 2)
只不过现在的民国和他原本历史上的民国略不一样,袁世凯不仅没有登基,连这个人都没有听过。也不知道是平行空间还是有穿越大神闪过翅膀影响了历史走向。
“那我们学校就没考虑过争取政府补助吗?”
周延煦沉默了几秒,“我们学校情况不太一样。您也知道,我们学校是一所私立的学校,且男女皆可就读。高小男女分校是学校令规定的,我们学校这种情况是不符合要求的。虽说现在女同学已经毕业了,但这个事情当时曾惹得沸沸扬扬,若不是校长家中长辈和同学从中调和,学校当时已经可能就办不下去了。”
所以虽然做不了这样的人,但是沈七零还是很敬佩这种一心为教育的人。
尤其还能为了教育资金,放弃他读书人的原则,去翻译大尺度外文小说。
得了答案,沈七零也算心底有了谱,低头看到周延煦桌上的报纸,头条正是梅苑骅今晚在金玉堂登台演出的消息,“周老师,晚上可是要去看演出?”
谈到心头好,周延煦心情放松了不少,“是啊,这是梅大师第二次来上海了,上次来还是去年,当时就是一票难求。今年若不是方玉峥同学在金玉堂工作的父亲,怕是要错过梅大师的这次演出了。”
好吧,虽然不感兴趣,但是微笑还是要有的。不过还是要感叹一句无论是什么年代,有熟人还真是能成事。
下午上完前两节课,沈七零打算把稿子还回去,一到门口拐角就听到说话声。
“风过留痕,你别以为自己做的事没人知道,蒋家是门风是代代传下来的,切不可坏在你我之手。”
“这次的事我替你遮过去了,别在有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情况没有好转,也别怪做兄长的不帮你。”
沈七零想捂住耳朵,怎么每次不是捡到不该捡的,就是听到不该听的。
不过看样子学校情况还真是不容乐观,沈七零一直等两人离开了,才进屋把书稿还回去。
然后按照计划,出门坐车来到了孙公馆。
只不过不凑巧,找的人不在。
“沈先生,小姐去孤儿院了,还没回来”
问了地址,沈七零又坐车来到了孤儿院。
车行到一半,看到了新晶报的招牌,急忙出声,“停一下。”
穿着白色短褂的车夫稳稳地停住,满头的汗来不及擦,“先生,还没到地方。”
沈七零,“您先稍等,我……”
沈七零是打算去新晶报探探情况的,手刚掏进口袋打算掏钱结账,就暼到一个人先他一步停在了报社门口。
手拄着拐杖,左手上是翠玉的扳指,身形瘦矍,肩膀因为咳嗽微微抖动,刚下车,报社就出来一个人迎了上去。
沈七零看着新晶报的大门,改变了主意,没再继续过去,心下着王副校长出现在这里的意图。
车夫见沈七零突然的停住,小心翼翼的问道,“先生,要下车?”
沈七零嘴角抿起,眼中凝起愁绪,“走吧,去孤儿院。”
*
等到了地方,沈七零结了账在门口下了车。
和后世的孤儿院不同,此处破旧的很,孤儿院门口,几个孩子围着一个女子,那女子面前有个小炉子,火上面放着铁钳子,正在烤着橘子。
“等吃了烤橘子,咳嗽就好了。”声音轻柔,抚慰着孩子们。
这就是救了沈七零和养父的人,孙安小姐。
沈七零一直等到她将橘子烤好,给孩子们分下去,才去给孙小姐打招呼。
他其实不太会跟孙小姐相处,这位孙小姐性格十分的内敛,总是像藏着心事一样。
两人来到一旁,沈七零如实说了学校的情况。孙安听完,眉目轻蹙,眼神忧郁,“多谢沈先生相告。”
沈七零,“蒋校长家中可是出了什么变故?”
孙安思索一番后,摇摇头,“不曾听说。”
她从蒋家搬走后,和蒋家的联系也少了许多,有些事孙安也不清楚,“我这两日打听一下。”
沈七零,“再好不过,听说晶报往日一直资助学校,孙小姐是否了解内情?”
孙安有些落寞,点点头,“晶报原先的负责人是章国钊先生,他身体不适,出国疗养了,现在什么情况,我不太了解。”
章先生算是她和蒋林风的师兄,对他们二人一直都很照顾,只是他一直都有眼疾,年前的时候听说德国有位医生尤擅眼科手术,多方打听后将报社托付给他人后,家里人陪着他出国治眼了。
沈七零:换了负责人?
孙安小姐,“你若是想知道,我帮着打听打听。”
沈七的,“麻烦孙小姐了。”
只有搞明白学校为何资金短缺,才能想办法解决,其实即便是不为了学校的孩子们,不为了孙小姐,为了自己,他也想保住学校,保住自己的工作,毕竟他可是预支了工资才勉强的维持生活。
还有外债没还清,要是再没了工作,他只能去码头扛麻袋了。
他这身子板,真去抗麻袋,估计一周都撑不过。
和孙小姐告辞后,沈七零趁着天色还早来到了《社会日报》的办公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