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1 章(2 / 2)
“我想好了”,悠悠拭去眼泪说:“我和细君不同,我本就是孤女,无牵无挂,只是有些舍不得娘娘。”
卫子夫将她揽进怀里,没有多劝,她们都是好孩子,嫁谁她都不舍得,可和亲是她们的使命,必须有人要去,如果牺牲一个,能将另一个解救出来,她没有理由不同意。
傍晚,卫子夫亲自去了一趟宣室殿,将悠悠愿意替嫁的消息告知给了皇帝。
“她真的愿意?”刘彻十分诧异。
卫子夫点点头:“她希望代嫁以后,我们能成全细君和师中。”
刘彻说:“和亲乌孙,她的确比细君更合适,我本来还以为她年纪小怕她担不起这个重任,她愿意就最好不过了,朕立刻下诏册封她为解忧公主,代替细君和亲乌孙。”
前世细君在乌孙病逝以后便是解忧前往乌孙,继续完成和亲的使命,那时候她二十岁,在她的努力下大汉和乌孙的关系一直不错。而现在她才十六岁,能有如此的魄力和担当,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那细君和师中呢?”卫子夫又问,这是悠悠最为关心的。
“他们怎么了?”刘彻不解。
卫子夫解释道:“细君和师中两人情投意合,悠悠便是不想看他们分开,这才决定替嫁的。”
刘彻并不知道他这些事,但师中人还不错,是他比较看中的琴师。他想了想说:“解忧替嫁就没细君什么事了,既然他们两情相悦,念在前世她为大汉做出的贡献,待解忧和亲以后,朕成全他们就是了。”
卫子夫跪地顿首:“妾替细君和悠悠多谢陛下。”
刘彻下殿扶她起来:“这事儿办得不错,这几个孩子都没有白养。”
卫子夫心里不是滋味,当初将悠悠接来身边和将细君接到宫中抚养是一样的,因为知道她们的命运而疼惜他们,可越是疼惜就越舍不得他们远嫁。
“悠悠不是细君,她在那边能过得好的,你不用担心。”刘彻宽慰她。
乌孙和南越不同,南越是属国接受朝廷管束,而乌孙是友邦不受朝廷约束,悠悠嫁过去以后,天高路远,大汉并不能成为她强有力的后盾,一切都得靠她自己。
好在悠悠比细君更为坚强,前世做的还不错,卫子夫心里略有宽慰,命运给予她们的或许不是一条坦途,但能不怨天尤人,竭尽全力披荆斩棘,活出一条自己的路来,也一样是大英雄。
当天夜里,细君得知消息后立刻赶来椒房殿,她纵然是不想和亲的,可也没想让悠悠替她去和亲,她比她还小。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细君问道。
悠悠并不瞒她,说道:“你和师中互相喜欢,我不想你们分开。”
细君问道:“你就没有自己喜欢的人吗?”
悠悠失笑,忽地湿了眼眶:“我和阳乐公主一样,都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所以想成全你们。”
细君惊讶:“你也喜欢师中吗?”
“没有,我才不喜欢他”,悠悠擦了眼泪,笑道:“既然不可能在一起,就当没有这回事罢,别问了。”
细君抱住她:“乌孙太远了,你年纪小,还是我去吧?”
她知道阳乐喜欢师中是在阳乐出嫁之后,那时候一切都成了定局,而现在还有机会,她想她要是也喜欢师中的话,她愿意把师中让给她,远赴乌孙和亲,毕竟她是姐姐,和亲本来就是她的责任。
“我不怕远”,悠悠将下巴搁在她的肩头:“我不想待在宫里了,想去看看外面的天地,陛下已经答应成全你和师中,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我和阳乐公主会祝福你们的。”
细君趴在她的肩头大哭,她痛恨自己的软弱,明明只要她足够坚持,和亲的任务就落不到悠悠头上,可她做不到故作坚强,她和师中很早就认识了,这几年师中一直在等她,不到万不得已,她实在不想和他分开。
夜里,姐妹俩同榻而眠,聊起了许多过去的事,一起思念阳乐,她们三人命运各异,却因年龄相仿而被皇后撮合成了姐妹,一起长大一起玩,一起读书学艺,没想到最后连命运也变得相似,一个远嫁南越,一个即将远赴西域,一个侥幸留守长安,自此以后天各一方,再聚已是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