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理寺来(1 / 2)
第110章 大理寺来
“休要张狂!你鼓动流民扰乱官府办事, 我等是奉知府大人的命关押你在此,有什么话公堂上当着知府大人的面去申诉吧!”捕快粗鲁的将程老爷手臂反扣一把抓住,推进了木制牢笼之中,因水患且这程老爷之案还未提审, 因而并未将其关押在牢中, 而是在这牢笼之中。
“你们快放了我家老爷。”程夫人见自家老爷这般, 泣不成声,上前阻挠却被捕快一手挥开呵斥:“若再敢妨碍衙门办事,将你这妇人一并关押起来!”
听闻这, 程夫人立马放下了手,泪眼婆娑的看着捕快, 悻悻而归, 转身寻求程家老爷子:“公公, 这可怎么办啊?老爷可是您唯一的儿子,您可得想办法救他。”
“谁叫他蠢笨如猪,敢在钦差大臣面前猖狂行事,老夫如何能保得了他?”程家老爷子见自家丢人现眼到这般, 没好气的冷声说道,不过心底里却是盘算着究竟如何就他那不成器的儿子, 毕竟他确实就这一个独子,日后还要靠他养老送终, 总不能白发人送黑发人。
“前些日子老夫修书已传至京城,让宏才想些办法,如今他正在大理寺任职,此等案件大理寺打个招呼想必也没那么麻烦, 左右这几日让这蠢货吃些苦头。”程家老爷子微末秀才,于泰安府横行霸道数年, 自然坐井观天。
丝毫不知此事犯到穆苏面前,更不知乃是穆苏之意秉公办法,如今水患严重,往日走动的官员也不好联系,再者众官员已然明白程家这次轻易不好脱身,也就未曾向程家透漏些风声;故而程家老爷子丝毫不知此事之严峻。
更无人想到穆苏一纸奏章将此事闹到皇帝面前去了,哪里还能轻了?
“希望早些将老爷接回来,老爷没吃过苦,这些日子遭了不少罪。”程夫人一介深宅妇人听了公公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只以为老爷并无什么大事。
护城河外,众官员看着水势湍急而洪水,更可喜的是天也开始慢慢放晴,近几日都有太阳出来,虽不过一两个时辰,但太阳出来便意味着这雨季总算是要结束了!
众百姓们亦是欣喜,干起活儿来也是越发的卖力。
几日后,天公终于作美,开始放晴,整个泰安府的百姓们也都不必再避雨,忙碌的开始修建房屋等等。
知府衙门,穆苏同泰安府官员们围坐堂前,时隔近半月总算有空闲下来喝上一盏热茶。
“此次真是多亏穆大人鼎力赈灾,才能安然渡过今岁这雨季。”
“是啊,是啊,多亏了穆大人。”
官员们闲下来便开始拍穆苏的马屁,众人心知肚明此次赈灾、处理水患一事回京之后穆苏定然是要被嘉奖,说不还要升迁。他们借此机会早早儿的卖个好,日后说不定还能有个情面。
众泰安府官员算盘打得叮当响,张知府首当其冲的知府自然是不甘落后:“穆大人疏通河道的法子甚好,本官遣人将此法用于泰安府各县,均是成效极佳;本官还将穆大人尽心尽力救灾之事上表皇上,穆大人回京之后皇上想必会召见询问。”
“诸位大人客气了,本官奉命前来,此乃本分;现下河道已然疏通,天已放晴,雨季过去,可借此时加筑堤坝避免日后水患。”穆苏并未因众官员的奉承而有所意动,众人心中的心思他约莫也大致明白。
“这是自然,稍过几日,待城中百姓将房屋修缮整顿好,本官就安排人前去加固堤坝。”张知府附和,转而说起了另一桩事。
“还有一事,是关于程家之事,皇上下令由大理寺来人查办,早前几日便下了令,本官昨日接到消息,想来大理寺来人不外乎就是这两日了。”
听闻程家之事竟然惊动皇上圣耳,还遣大理寺前来查办,众官员一时有些躁动。若说他们这些官员最怕的是什么,那非大理寺莫属,平日里官员们大多为一地父母官,受人敬仰。
可一旦涉及到大理寺查案,那便是牵连甚广的大案,或是他们这些士大夫阶层的官案;这小小程家竟然引来大理寺,不得不让他们有些惶恐不安,毕竟在座的官员多多少少和程家是有些牵连的。
一官员皱着眉直言不讳地问了出来:“泰安府内的案子,怎么会惊动圣上?”
说完立马又反应过来,面带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