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弱水铭 > 第十五回 俞知州荣归旧故里 众学子抱负展才情

第十五回 俞知州荣归旧故里 众学子抱负展才情(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等听过了胡彦江的讲解,又问了多年所读之书,俞知州就问道:“如今他们可有童生身份?”

胡彦江便指着自谦几个,答道:“回知州大人,这四名皆已过了童生试考。”

俞知州点头欣慰道:“已然不错了,皆是先生的功劳。”

胡彦江忙施礼道:“哪里,不过学生职责所在。”

这时,步杰问道:“俞生哥,难道此番外出求学,仍需童生身份么?”

俞知州笑道:“我也只是问问,恐怕连那科考制度,都维持不了多久,哪里还管甚么身份不身份的。”

步师爷听过,不由暗自咂舌。而胡彦江更心中惊异道:“这朝廷的转变,未免也太大了,却是何般情况?”

闻得俞知州又道:“我记着咱们鹰嘴崖的私塾,女子也可入学的,为何不见?”

俞良笑道:“俞生哥记得没错,只是自谦这拨孩子,因年龄都已大了,故那几名女学生,一则为了避嫌,二则也是为了顾着家里的营生,就都退了学堂,但小的女孩子,却仍是在的。”

俞知州点首道:“此回外出求学,以成年为龄,小的便算了吧,不妨将那几名女学生皆喊过来,虽省府对女子学堂的设立,尚未确定,但西洋国传教士却是开了女学,正好与我也是旧识,倘若有意就同去吧。”

此言一出,步师爷等人顿然心喜,而自谦几个,更是满脸的兴奋。便见俞大户连连点头,笑道:“好好,这就告知她们去。”

如此,俞知州由俞大户、步师爷相陪,听着胡彦江授课于小的学生。而自谦、步正东、步正升、俞可庆几个,则已往村中分开去喊人了。

因早上于学里,未曾见到俞可有,自谦不免有些着急,便先来至他的家中。待向俞然说明情况,谁知其却拒绝道:“昨个我已听俞知州说过了,但可有还是算了吧。”

自谦一愣,忙问道:“二伯,这是为何?俺们一起外出求学,不是很好么?”

俞郎中捋着胡须,笑道:“读书无非是为了生计,可有于家中学门手艺,日后自也饿不着他,何况还不是那种读书的料呢。”

自谦闻过一急,忙道:“二伯,如此好的机会,您老不再考虑一下么?”

此时,俞可有的母亲裴氏,即使不舍儿子远离自己,却当看着他那满眼的向往之意,就心中有些不忍,遂也于一旁帮着劝说起来,不如便由着去吧。

奈何俞然仍坚持己见,只对自谦笑道:“就这般定了吧,你回去替我谢上一番。”

俞可有听后,顿然心头一凉,不禁眼圈泛红,似是十分委屈。但自谦也没办法,只得心中一叹,无奈看了他一眼,便告了声悻悻去了。

正失落的往回走着呢,却看俞清嫣被步正东拉着,打另外一条胡同里拐了出来。而见其一脸不情愿,也似有哭过的样子,就忙问怎般情况。

原来,俞妱蕊小时候,因其父俞勐外出闯荡,从此失了音讯,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便由母亲陈氏独自拉扯长大。十几年来,若不是有俞大户和步师爷等人顾着,娘俩那日子,也实在难以想象。

而今闻得要外出求学,心里如何舍得,将母亲自己留在村中。即使也十分想同步正东等人一起,往蓿威州见识一番,但再考虑到自家的境况,故就给拒绝了。

倒是陈氏,虽为一乡野村妇,却极识大体。家中男人早已不知所踪,又无一儿半子撑起门庭,如今有了这等机会,能让女儿走出大山,哪怕不舍,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况且,步正东对俞清嫣之情,她岂会不看在眼中。倘若女儿留在村中,难免几年后物是人非,便耽误了一桩良缘,那般自己可就罪过了。

于是不顾其反对,遂就替着答应下来,并安慰着,家中自有俞大户等人相顾,让她别担心,好不容易能有这般出头之日,可千万别辜负了。另有步正东也于一旁劝着,方使俞妱蕊勉强同意。

自谦听过,少不得又宽解了一番,并将俞可有之事说了一遍。如此,等三人回得私塾,除却步艳霓在外省亲未归,余下静安、英子、步婉霞皆已来到,便连俞鸿菲也在。

而胡彦江未看见俞可有,忙问自谦道:“可有呢?”

自谦遂将俞郎中之言道了一遍。胡彦江闻后是不由摇头、一阵无奈。不解俞儒是怎般想的,放着大好的机会,怎就置儿子的前途于不顾呢。

倒是俞知州不以为意的笑道:“这郎中还是那般精明,他说的却也在理儿。所有一切,最后皆不过是为了生计,能有一技之长傍身,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便由着去吧。”

而俞大户和步师爷,虽也为俞可有失去这等机会,感到可惜,但终不是自家之事,无法替他人做主。免不得叹息一回,可又能如何。

却听俞知州笑道:“也不必纠结此事,这人皆有命运,谁又能说俞郎中家的孩子,日后行医济世,不会另有一番作为呢?”

步师爷寻思片刻,点头道:“是啊,所谓大医医国,小医医人,皆是心念苍生。”

俞大户也笑道:“看来还是俞生哥看的透彻,倒是咱们几个着相了。”

这般说过一回,俞知州就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便回归正题吧,”

遂又对自谦、静安几个说道:“想必我此番回来之意,你们已是知晓了吧?”

自谦、静安等人皆点头称是。俞知州就笑道:“那好,今日我便出一题,一来加深了解,二则,也看一下你等几年所学如何,你们说可好?”

自谦、静安几人皆施礼朗声道:“请知州大人赐题,我等定虚心受教。”

俞知州点首一笑,说道:“那好,这般我就出题了,”待沉思一番,便提笔写下了:春伤、离愁、秋潮、羁旅、冬雪、落梅、思乡、更月、回文诗,几个题目。

而后又折叠一起,拨乱顺序放于桌上,笑道:“你们每人来抓上一个,再按题去作,内容可随意发挥,并以一炷香为时限。”

如此,只见自谦、静安等人纷纷上前,人手抓了一个,下去就闷头构思起来。俞大户、步师爷和胡彦江看后,皆是笑着点头,对俞知州这般作法暗自称赞。

约莫半炷香的工夫,先是自谦、静安交上了答题,接着是步正东、步正升、步婉霞、英子、俞妱蕊和俞清嫣。倒是那香快要燃尽之时,俞可庆方才作成,令在场之人不由暗松了口气。

待俞知州一一展开,挨个看去,只见众学子所作乃是这般:

(俞可庆—羁旅)山千重,水万层,千山万水哪畔行。羁旅阻乡程。

夜半灯,月缺明,一片蛙声梦不成。欲书笔锋冷。

(步婉霞—离愁)燕语如伤旧年事,不堪旧年三月时。几度梦中至,迟迟人无期。

无语凭阑东风里,却妒星桥终有日。离愁消睡意,彻夜子归啼。

(步正东—冬雪)关山雪,怒吞千里朔风恶。朔风恶,白烟肆虐,漫天凄切。

丝丝两鬓复伤别,塞上悲笳逐苍野。逐苍野,秦传汉歌,断阳残碣。

(俞妱蕊—春伤)孤楼寒帐瘦灯,恹恹无心穷梦。夜半空庭风和雨,深院残绿乱红。

恨如啼鸟重重,相思片片西东。一段春伤落眉峰,慵懒怠卷帘勾。

(步正升—思乡)游子衣衫寒,慈母发上霜。盼儿泪眼枯,儿念母断肠。年久别柴门,四海尘满装。不识归乡路,犹记乡路长。

今夕阖家欢,谁知秋旅伤。空有团??意,怆然怀高堂。孤灯照客心,触目向北窗。一壶思乡酒,寄怀万里光。

(俞清嫣—秋潮)翠罗裙,青油脂。一江烟波秋潮起。

潇湘西子恨不是,半岸愁风唤苦雨。

(江英子—更月)更阑月瘦风疏,幽思故人何处?子归不知恨,平添愁绪几许。

布谷,布谷,啼尽《□□》遗曲。

(俞自谦—回文诗)明月出青山,山青出明月。影化山成形,形成山化影。径香花栖春,春栖花香径。

静宁绘绝景,景绝绘宁静。轻步客入寺,寺入客步轻。迎面僧下庭,庭下僧面迎。

茗烹水月夜,夜月水烹茗。情旧浓茶新,新茶浓旧情。

(步静安—寒梅)凌霜寒雪,梅藏雪中花。花簇花、疯闹枝桠。荒郊竹篱笆,古道旧人家,拈梅煮酒,揉尽芳华。

暗香如故,心在天涯,却嗅得、把泪空洒。望梅盼东风,凝雪纺春纱,绣一幅、清影瘦画。

待看毕,俞知州欣慰点头,笑道:“虽说还稍显稚嫩,却已是不错了。不过,终究还是自谦这首回文诗拔得头筹,着实不错。”

等将几页纸稿,递给步师爷和胡彦江看过,二人也不禁面露喜色,点头称赞。俞大户虽不甚懂,但见他们如此,自是知晓了,已得到俞知州的肯定,便也放下心来。

这时,就见俞鸿菲给自家爹爹,递过一页纸稿,娇声笑道:“爹,我也作了阕离愁的命题,您给看一下。”

俞知州笑着接过,只见乃是:

(俞鸿菲—离愁)清风细柳,一湖春皱,莺媚燕柔。梨树飞雪,桃花绽红,蜂逐蝶枝头。

闲依危楼,凭高天阔云收。几多离愁,几许别幽,误把风流瘦。

待瞧过,便溺爱笑道:“好一句‘误把风流瘦’,看来确实有所长进了。“遂又递给了步师爷几个,岂能不惹得再夸上一番。

而后,俞知州又告诫了一回,无非是莫骄莫燥之类的言语,并交代了一些外出求学的事项,方带着俞鸿菲,由俞大户、步师爷陪去了。

等将其送走后,自谦、静安几个如何不知,往蓿威州之事算是定下了,难免欢喜非常。待笑闹一阵,因已近晌午,胡彦江也就放了学堂。

且说,俞大户和步师爷陪着俞知州父女,回到俞家住宅,待同俞老太说笑一会儿,郝氏已在林氏、涂七娘的帮忙下,将午饭准备妥当。

因乃家宴,席上,除了俞大户和步师爷作陪,不过再有俞老太。便连胡彦江也推辞未到,只是步正强依旧于外院,陪着护卫而来的衙役、随从。

待吃喝一阵,就听俞知州说道:“午后,我便要去了。”

俞老太不舍道:“大小子,不能多住些时日么 ?”

俞知州笑道:“婶子,我同牟乳知县约好,还有些事情相商,耽误不得,今后得了空闲,定回来看望您老。”

俞老太抹着泪儿道:“婶子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可这山高水远的,哪里容易再回来。那时,还不知俺这把老骨头在是不在了。”

俞良心酸道:“娘,您是这说的甚么话?”

俞老太叹道:“咱村里俞姓这边的老人,只剩我一个了,你以为我还能有多少日子不成?”

步杰遂宽解道:“婶子,您可千万别这般去想,下回我俞生哥再带着二伯还乡时,难道您就不想见到他老人家?”

俞知州也忙安慰道:“是啊婶子,等下次回来定带着我爹,他老人家也常念着您呢。”

俞老太这才笑道:“好好,那老婆子便等着那日。”

见此气氛,步杰就岔开话题,问道:“俞生哥,这些孩子何时往蓿威州去?

俞知州稍是思量,便道:“我回去尽快安排就是,且等我的信吧。”

俞良又问道:“不知是走旱路还是水路?”

俞知州笑道:“你们不必担心这些,到时我自会交代牟乳知县,请他相助的。”

俞大户、步师爷点头称是,皆安下了心。待饭毕,俞知州遂掏出一张银票,嘱咐着两人,让给孤僧瞎一点,其余捐给村中私塾,而后便命衙役收拾东西,也不想再打扰众多乡亲,就欲悄悄离去。

谁知鹰嘴崖的村民,早将诸多特产送了过来,竟将那马车占去了大半地方。而俞鸿菲虽心有不舍,却也无奈,只得和静安几个约好,等到了蓿威州再相会。

便如此,俞大户同步师爷,就带着步正强、自谦、静安、英子,和饭后赶来的胡彦江,及将外出求学的步正东等人,直将俞知州父女俩送出村头一里之外,方收住脚步。又看着马车渐行渐远,这才返回。

不想,随着俞知州的来去匆匆,并鹰嘴崖学子外出求学的落定,却又发生了一桩祸事。从而改写了,自谦、静安、英子的另一番命运。正是:

俗尘万般不由人,

便有机缘也枉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