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庐江疫变3(2 / 2)
“我的道不孤单……”王凡猛地咬破舌尖,借着疼保持清醒。他想起襄阳州牧府前的蔡瑁,想起甬道里挣扎的九头水祟,想起这会儿楼下拼死护着的刘备三人,更想起那些从没见过面却在符文里留下名字的庐江百姓。这些被卷进纷争的生命,不管好坏,不管贵贱,都是这红尘劫运的一部分,也是他必须扛起来的责任。
傩面的褐纹这时候突然亮起来,眼窝处的浆水开始沸腾,那些钻进体内的疫气被强行引向面具。王凡能感觉到,傩面正在和他的金丹共鸣,面具上的纹路和丹里的纺轮同步转,把万灵劫的冲击力分到每一枚符文里。那些刻着名字的符文不再撞壁垒,而是开始绕着金丹慢慢转,像组成了一道特别的星轨。
他的右眼这时候彻底变成瓷的了,青灰色的陶质表面映出符文流转的轨迹,竟和洛阳皇陵地砖上的阵法纹路完全对上。而左眼的因果瞳则穿过了时空的墙,看到了这些亡魂的前世今生:那个最先变成瓷人的泥瓦匠,前世是修洛阳宫的工匠;那个在学堂背书的孩子,祖上是守传国玺的侍卫;甚至连孙策陶俑体内的残魂,他的前世竟然和少帝刘辩有血脉关系……
“原来如此……”王凡心里一下子亮堂了。所谓的万灵劫,从来不是惩罚,是传承。这些亡魂的执念、记忆、甚至血脉里的因果,都在通过符文融进他的道基,让他的疫疠境不再是单纯的毁灭力量,更包含了守护和承载的意思。这才是《红尘劫运诀》的真正意思——在劫里看见运,在运里领悟道。
就在这时,孙策陶俑已经爬上了鼓楼,青铜短刀带着金色的疫气劈过来。这一刀含着传国玺的残存龙气,刀锋过处,空间都出现了细微的扭曲。王凡甚至没回头,绕着金丹转的符文突然射出一道褐金色的光,精准地打在陶俑胸口。
“咔嚓”一声脆响,陶俑身上的裂缝瞬间蔓延,那些流的金色浆水被光束蒸发了,露出里面包着的传国玺碎片——“既寿”两个字在光下闪闪发亮,和王凡怀里的“受命”碎片产生强烈的共鸣。两块残片之间的感应这么强,以至于整个鼓楼都开始震动。
“还不醒过来?”王凡左眼的因果瞳射出金光,照在传国玺碎片上。碎片剧烈震动,发出龙吟般的嗡鸣,陶俑体内的孙策残魂这时候显出挣扎的样子,碧色的鸦眼渐渐退去,露出原来的瞳色。王凡能感觉到,这缕残魂里的暴躁和怨气正在散,换成了一丝清醒,好像认出了他身上属于少帝和传国玺的双重气息。
万灵劫的冲击这时候到了顶点,王凡的左耳流出血来,那些亡魂的哀嚎渐渐变平和,最后变成细碎的低语,好像在说没完成的心愿。他体内的金丹突然“咔”地响了一声,原来的壁垒彻底散了,那些绕着转的符文像找到了家,纷纷融进丹里的纺轮中。金丹的颜色从赤红变成深褐,表面显出傩面的纹路,疫疠境在万灵劫的洗礼下,终于冲破限制,达到了圆满的境界。
“破!”王凡猛地摘下傩面,瓷化的右眼这时候裂开,青灰色的陶片掉下来,露出的新眼瞳里,一半是因果瞳的金光,一半是疫疠境的褐芒。他伸手抓住飘着的传国玺碎片,“既寿”和“受命”两块玉片碰到一起的瞬间自动贴好,发出的光把整个鼓楼罩住了。
这光温暖又纯净,所到之处,疫气像冰雪一样融化。孙策陶俑在光里融化,变成无数陶片散了,只有那缕得到解脱的残魂对着王凡微微点头,接着变成一道金光融进传国玺碎片里。罩着庐江的灰色疫气这时候像潮水似的退去,那些还没完全变成瓷人的百姓身上的青纹开始消,屋顶上的幸存者发出逃过一劫的哭喊。
王凡站在鼓楼顶上,任凭夕阳的余光洒在身上。他握紧手里的传国玺碎片,能感觉到里面含的力量比之前强了好几倍,其中不光有玉玺本身的皇道龙气,还融进了庐江百姓的执念和孙策残魂的战气。而他的疫疠境,这会儿已经能自由掌控那些炼化的符文,每一枚都承载着一段生命的重量,提醒着他背负的红尘劫运。
楼下,刘备三人望着他的身影,眼里满是敬畏。阿斗在刘备怀里咯咯笑,脐带疤痕处的金光和传国玺碎片远远呼应着,好像在庆祝这场胜利。张飞拄着蛇矛喘着气,关羽则默默收回青龙偃月刀,刀身上的裂缝在传国玺的光照射下,竟有慢慢愈合的迹象。
王凡低头看向他们,又望向远方邙山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坚定的笑——庐江的疫变虽然平息了,但幽冥阁的阴谋、曹操的野心、传国玺的秘密,都还在前面等着他。
而他的修仙之路,在渡过万灵劫、让疫疠境圆满后,终于踏入了新的天地。左眼观因果,右眼藏劫运,怀里有玉玺,身边有故人,这万里红尘,他自然要一往无前。
夕阳完全沉到地平线量,那不再是单纯的疫疠之力,而是融合了万千生灵执念的红尘道力。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道途将永远和这乱世百姓连在一起,而这,或许正是《红尘劫运诀》真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