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三国劫修 > 第9章 庐江疫变6

第9章 庐江疫变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六小节:九日焚世

柴桑城外的芦苇荡在夜色里绵延起伏,枯黄的苇叶被夜风拂得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行将到来的灾厄低吟浅唱。王凡策马穿行其间,马蹄踏过积水洼地,溅起浑浊的水花。忽然,他猛地勒住缰绳,青蚨剑在鞘中剧烈震颤,剑脊上的古老纹路泛起警示的红光,在夜色中格外扎眼。

他抬眼望去,瞳孔骤然收缩。六道血色光柱自江东大地冲天而起,宛如六根擎天之柱,将半边夜空染成诡异的赤紫色。庐江方向的光柱最为粗壮,顶端扩散成蘑菇云的形状,里面翻滚着赤红色的火焰,隐约能看到无数扭曲的人影在火中挣扎哀嚎;柴桑的光柱稍次,中段缠绕着白色水汽,溺水者的虚影在其中沉浮,他们的哀嚎仿佛穿透时空传来;最远处的建业光柱最高,顶端直刺苍穹,柱身流淌着金色纹路,竟与传国玺上的螭龙纹分毫不差,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威压。

“这不是单纯的疫气……”王凡的声音里带着震惊。陶瞳穿透光柱的表象,看清其中涌动的是混杂了龙气、怨气、尸气与地脉灵气的毁灭之力。这些本不相容的力量被强行糅合,在光柱顶端交织成一幅骇人的谶图——

九轮烈日在空中灼烧,每一轮都散发着焚尽万物的热浪,大地在烈日下龟裂,河流蒸腾成水汽,无数百姓在火海中哀嚎。而在九轮烈日中央,赫然悬着一枚传国玺的虚影,玺纽上的九条螭龙挣脱束缚,化作九头巨大的火鸦,尖喙利爪燃着黑色火焰,朝着人间俯冲而下。

“九日焚世……”王凡忆起《幽冥疫典》残页中的记载,心头一沉。传说上古时后羿射落九日才保人间安宁,如今幽冥阁竟要重现这般浩劫,还以传国玺为引,显然是想借玉玺的皇道龙气催化灾难,让焚世之火席卷整个江东,乃至天下。

他强压心神,运转《红尘劫运诀》平复翻涌的气血。陶瞳聚焦在光柱与地面的衔接处,细察其中奥秘。六道光柱的根部并非随意分布,而是精准对应着江东六处要害——庐江的孙策旧府、柴桑的周瑜水寨、建业的皇宫、吴郡的海盐仓、会稽的大禹庙、豫章的太史慈营垒。而在这些地点的地下,陶瞳显露出相同的建筑轮廓——四方形高台,台基刻满祈福符文,顶端立着青铜日晷,正是孙权近半年来下令修筑的“祈运台”。

“孙权……”王凡的因果瞳骤然运转,无数画面在眼前闪过:孙权在朝堂力排众议,坚持修建祈运台,称要借此稳固江东气运;负责监工的都是吴夫人心腹,每次奏报都含糊其辞;台基石料来自被疫气污染的庐江采石场……这些线索在他脑海中拼合成形。

真相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狠狠扎进王凡心口。孙权修建祈运台根本不是为了祈福,而是在吴夫人的授意下,依照幽冥阁的图纸打造六座“聚煞阵眼”。这些高台表面刻着祈福符文,实则暗藏聚阴阵纹,能强行抽取六城的疫气、地脉龙气乃至百姓生魂,通过地底暗河汇聚,最终催生出“九日焚世”的谶图。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孙权却浑然不觉自己成了帮凶。

“好一个借刀杀人!”王凡握紧缰绳,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幽冥阁不仅利用吴夫人典当孙策尸身,更借着孙权的野心,让他亲手为江东掘好了坟墓。这位年轻的吴侯急于证明自己比兄长孙策更适合执掌江东,却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幽冥阁的棋子,用六座祈运台将整个江东推向焚世之火。这份认知让王凡感到一阵无力,却也激起了更强烈的斗志。

陶瞳顺着地下暗河的流向延伸,最终定格在建业光柱的根部。那里的祈运台规模最大,台基深入地下数十丈,竟与孙氏皇族的地宫相连。高台底部的密室中,一具巨大的棺椁被数根玄铁锁链悬空吊起,棺面“讨逆校尉孙策”的字样已被黑色火焰灼烧得模糊不清,像是在诉说不为人知的冤屈。

而棺椁正中央,插着一根熟悉的饰物——乌木雕刻的并蒂莲,金丝缠绕花茎,尖端沾着暗红色血垢,正是大乔那根引发庐江疫变的乌巢符簪!此刻,符簪正贪婪地吸食棺中溢出的金色龙气,龙气顺着簪身流入祈运台阵纹,最终汇入建业的血色光柱,成为“九日焚世”谶图的核心动力。这一幕让王凡心头涌起难以言喻的愤怒,连逝者都不得安宁,真是何等亵渎。

“连逝者都不放过……”王凡的声音冷如坚铁。幽冥阁的布局远比他想象的更深:先用乌巢符簪污染庐江,再以祈运台汇聚煞气,最后用孙策的尸身与龙气作为引子,催化焚世浩劫。这不仅是要毁灭江东,更是要彻底玷污孙策的英名,让这位曾威震江东的小霸王,死后沦为幽冥阁的凶器。这般狠毒,实在令人发指。

突然,空中的“九日焚世”谶图剧烈收缩。九轮烈日化作九道火线,九头火鸦被强行拽回传国玺虚影,整个谶图瞬间凝聚成一枚燃烧的火羽,羽毛纹路与传国玺印纹完全一致。火羽在空中盘旋一周,似在确认方位,随后猛地转向西北方疾驰而去,在夜空中划出一道赤红轨迹。

王凡的陶瞳追踪火羽轨迹,视线穿透千山万水,最终落在北方邺城的铜雀台上。那座金碧辉煌的高台此刻灯火通明,曹操正坐在主位,手中翻阅着一卷《孙子兵法》竹简,案几上摆着半块传国玺残片,正是从邙山帝陵取得的那部分。火羽仿佛受到指引,精准穿过铜雀台窗棂,落在曹操手中的竹简上。诡异的是,火羽并未点燃竹简,而是化作一道红光,顺着竹简纹路流淌,最终渗入“火攻篇”的字句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