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庐江疫变6(2 / 2)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合上竹简,对身旁的郭嘉低语:“江东那边,该收网了。”他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令人胆寒的冷酷。
郭嘉抚掌笑道:“主公妙计。借幽冥阁之手焚尽江东,借传国玺之气催化灾变,火势过后,只需派一支偏师,便可尽收六郡之地。”两人对话轻描淡写,却决定着千万人的生死。
画面此时中断,陶瞳传来撕裂般的疼痛。王凡捂住右眼,指缝间渗出的不再是血,而是滚烫的陶浆。他终于明白,“九日焚世”真正的幕后黑手根本不是幽冥阁,而是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早已与幽冥阁达成协议——他提供传国玺残片作为谶图的“引子”,幽冥阁则用疫气与祈运台催化灾难,最终目的是借焚世之火摧毁江东,让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传国玺剩余残片,乃至整个天下。这个认知让王凡一阵眩晕,局势远比想象的复杂。
“曹操……”王凡咬牙切齿,这个名字此刻比幽冥阁的骷髅印记更令人憎恶。他想起在襄阳甬道看到的幻象,曹操在邙山帝陵前念咒,原来根本不是为了开启帝陵,而是以玉玺残片为媒介,远程操控“九日焚世”的谶图!这般深沉的城府,这般长远的布局,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关羽策马赶来,青龙偃月刀上沾着黑色火焰,显然刚与疫气所化的邪物交过手。“先生,建业方向火势已无法控制,孙权被困宫中,吴夫人不知所踪!”他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焦急。
王凡深吸一口气,强行压制陶瞳的剧痛。他望向柴桑城内,那里的血色光柱不断膨胀,火鸦虚影已在城墙外盘旋,无数百姓朝着渡口奔逃,哭喊声震天动地。而他识海中的《幽冥疫典》残页此时发烫,一行新的字迹浮现:“焚世之火,七日乃灭,唯玉玺之精可熄……”这行字如黑暗中的一线曙光,给了他希望。
“云长,”王凡翻身上马,青蚨剑出鞘时发出决绝的鸣响,“通知玄德公,死守建业宫门,无论如何要保住阿斗体内的玺胎。我去柴桑祈运台,试着斩断光柱源头。”他的声音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先生小心!”关羽抱拳,丹凤眼中满是凝重。他知道王凡此去九死一生,“九日焚世”的谶图已与传国玺残片相连,强行干预无异于与整个灾变对抗。但他也清楚,这是眼下唯一的希望。
王凡没有回头,策马冲向柴桑城内的祈运台。沿途房屋已然起火,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与陶土的腥气。他的陶瞳此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将光柱中的火鸦虚影、祈运台的阵纹、乃至地底暗河的流向都看得一清二楚。这份洞察力给了他些许信心,或许真能找到破局之法。
他能感觉到,丹田内的传国玺残片正在剧烈跳动,与空中的谶图产生强烈共鸣。这共鸣中既有排斥,也有一丝隐秘的吸引——玉玺既是灾变的催化剂,或许也是熄灭焚世之火的关键。而他体内的疫疠境修为,此刻竟与光柱中的毁灭之力形成微妙平衡,仿佛《幽冥疫典》的契约枷锁,在此时成了唯一的破局之机。这个发现让他精神一振。
“九日焚世又如何?传国玺为引又怎样?”王凡的声音在火海中回荡,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我王凡修的是红尘劫运,走的是逆天之路,纵使末日在前,也要闯一闯!”这份豪情在烈火中显得格外悲壮。
青蚨剑划破火焰,朝着柴桑祈运台的光柱斩去。剑光与血色光柱碰撞的刹那,整个柴桑城仿佛被按下暂停键,火焰凝固在半空,哀嚎声戛然而止,唯有王凡的陶瞳中,映出无数交织的因果线——曹操的野心、孙权的愚蠢、吴夫人的执念、孙策的冤魂、幽冥阁的阴谋、传国玺的秘密……所有线索在此刻汇聚,指向一个关乎天下存亡的抉择。这一刻,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
而在北方的铜雀台,曹操放下《孙子兵法》竹简,望着南方天际的血色光柱,嘴角勾起一抹胜券在握的笑容。他拿起案几上的传国玺残片,指尖摩挲着上面的裂痕:“王凡啊王凡,本相倒要看看,你这应运而生的‘人形钥匙’,能否挡住这焚世之火……”他的话语里带着玩味,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残片的光华在他掌心流转,与南方的“九日焚世”谶图遥相呼应,一场席卷天下的浩劫,已进入最凶险的阶段。而王凡,这个身负特殊使命的修仙者,将在这场浩劫中扮演关键角色。他的每一个抉择,都将影响天下苍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