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红楼]对黛玉一见不钟情后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

姜珏和黛玉在两广的第二个新年因为仍在国丧之中,过得更为安静了些。

年前,承恩公府给姜珏和黛玉送来了年礼并承恩公夫人和孟杨的信。

承恩公老两口如今虽仍未从丧女之痛中走出来,但好在有儿孙们陪着,没功夫胡思乱想,身子和心情都比之前好了许多。

因为这两封信,黛玉和姜珏的这个新年也过得更为舒心了些。

虽无宴乐,好在黛玉和姜珏都不是那等爱热闹的人,自有不少打发空闲日子的主意。

姜珏趁机将黛玉这些年的诗一一抄录了,送到书局里刊印成册,为此,姜珏还在百忙之中抽了功夫,自己开了间书局。

只是往诗集之上署名的时候,姜珏犯了难。

黛玉是乳名,自然是不能用的,从前初到贾家之时,贾宝玉玩笑着给她取过一个“颦颦”的小字,这些年在贾家也时常有人以此唤她,后来她和贾家住着的姑娘们结了诗社,贾探春给她起了个“潇湘妃子”的号。

只是这些字眼总有从前贾家的影子在,黛玉不想再用,免得每次看到徒增感叹,就想着另起一个别号。

姜珏当年出海时,年纪还小,并未取字,有人问起来时,他当时不想被人当作孩子看,便随口取了泊远两个字,只因他当时正在读诸葛孔明的《诫子书》,便捡了两个字随口一凑罢了。因为他是家里兄弟中的老大,很多人便都觉得头一个字是伯,姜珏也没纠正过。

黛玉听了,选了一个远字,又选了个静字,便以静远为名,印在了诗集上。

诗集也以此为名,命名为静远集。

因为是自家的书局,初印时姜珏便信心满满,让人印了几千册,黛玉初时还觉得姜珏未免有些过于兴师动众了,她那些诗不过是闲情之笔,印出来多是自娱自乐,不会有人看的。

然而出乎黛玉的意料,因为两广不只与江南、北方有行人商队各路人马往来,更有那西洋、南洋之人,随着他们一路行走,黛玉的诗集被带往各地,静远之名,天下皆知。

不过这都是往后的事了,如今黛玉的诗集还只在两广流传,有那相熟的官家太太听闻静远乃是总督夫人后,特地上门求诗的,不过黛玉的诗向来是自己有所感才作,所以她们都失望而归了。

不过还有那也读过书有一二诗才的,上门来找黛玉,想要结个诗社,黛玉欣然应允,平静的日子里倒是又多了一件雅事。

此后的日子依旧波澜不惊,姜珏和黛玉除了遵仪守制外,自皇后薨逝,他们和京中的书信来往也多了不少。

黛玉多是和崔云慧、林然通信,同崔云慧会说一说承恩公老两口的身体,听闻他们身子慢慢的恢复到皇后薨逝之前的模样,黛玉很是欣喜。

和林然则是说些日常闲事了,倒惹得林然在信里提起自己也想来找姐姐玩的话,不过她也就是信上说说,卫彦如今在翰林院中,有卫宣在朝中照应着,他的前程指日可待,是离不了京城的。

除了这些,林然信里还会提起林怀和姜家来,林怀如今已经定了亲,女方家境平平,但也是耕读之家,只等着三年国丧过了机会过大礼。

姜家那边,姜瑜在皇后薨逝前就成了亲,还有了孩子,姜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得等到国丧过后才能成亲,姜琪如今已经过了县试,听起来是一切都好的样子。

姜珏的信大部分都是写给孟杨的,他们则是说些朝堂之事,偶尔孟杨也会同他提几句姜家人的事,不过因为姜老太太和姜老太爷也会按时给姜珏、黛玉写信,很多事姜珏这边都知道,不必孟杨特意说,只是有些事,老人家在家里倒不如孟杨这个外头的人知道的更详细,所以姜珏并没有提过不让孟杨在信里写一些姜家之事的话。

至于朝堂之上,皇后薨逝的一年中,皇帝和太子、太子和他的同胞兄弟们,因为沉浸在失去同一个亲人的痛苦中,显得更亲近了些。

不过,孟樟和孟杨这两兄弟在三皇子和四皇子周遭,发现了一些不怎么安分的人,同承恩公商议后,他们悄悄将这些人驱离了两位皇子身边,两位皇子也并没有表现出丝毫异样来,对太子仍有对储君的尊崇和对长兄的敬重。

然而,这终究让人不安心,随着皇子们渐渐大了,别说是他们,朝臣们的心都开始不安分了。

偏偏这三位皇子是一母同胞,对于孟家而言,太子固然关系到孟家的生死荣华,但其他两位皇子亦是皇后的儿子,孟家的外孙,皇后才去,他们实在是狠不下心来……

如果单单是朝堂之变、储位之争,姜珏还能冷漠的给孟杨想出几个主意来,可涉及到兄弟亲情之事,姜珏就无能为力了。

除了姜珏自己家里他都觉得头疼的兄弟关系,还有就是姜珏实在无法认同孟家如今还惦记着三皇子和四皇子亦是皇后亲子的话。

当然姜珏是局外人,他可以残忍的说,凡是挡在太子登基之路上的,都该干净利落的被除去,因为说到底他考虑的是更残酷的现实,因为他和皇后并没有亲情的联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