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义军扩编定防务,辛帅预判金师谋(2 / 2)
李铁枪直起身,抹了把汗,铁枪往地上一顿:“元帅放心!现在有一万匹战马,五千骑兵一人双马,战马还都配上了新马掌,是贾瑞统领提前在后方让铁匠铺连夜打治的,比之前金军用的要结实的多!咱们再练半个月,保管能跟金狗的铁骑硬碰硬!”
马全福这时扛着半袋新麦跑过来,裤腿沾着泥土,显然也是刚从屯田区回来。
“元帅,新种下的麦种出苗率已达九成!俺请了之前东平的老农,教流民们种庄稼,而且闰月还下了场雪,今年秋收,定会是个丰收年!”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粒麦种,递到辛弃疾面前,麦粒饱满得能映出人影,“您看,这麦种比去年的好,是从平陵粮库搜出来的,据说是金狗从之前的旧宋粮仓里抢的。”
辛弃疾接过麦种,指尖摩挲着颗粒的纹路,忽然沉声道。
“诸位,咱们虽扩了兵、固了防,却不能掉以轻心。据咱们派到北地的斥候回报,金庭那边的动向是,得知仆散忠义的金军主力数次打败了契丹义军主力,契丹义军已对金人构不成威胁,所以近期定会让仆散忠义的部队回师南下 —— 他们不会容忍咱们占了山东,更不会让咱们继续往北推进。”
诸将闻言,脸色都沉了下来。
魏胜握紧手里的大刀,大刀的刀面上泛着冷光:“元帅,俺这就去加固前沿的防线,再多派斥候北上,打探金军动向!”
马全福也道:“俺再多存些粮草,就算金军来攻,咱们也能守上三年两载的!对了,咱们在城内再补种些粮食!”
辛弃疾摇头,目光扫过校场的流民:“守不是长久之计。咱们要把战场推到山东之外,不能让战火再烧到咱们百姓的田地。派去河北的斥候回报,移剌窝斡的契丹义军一直在被金军追击,仆散忠义极有可能以契丹义军向咱们求援为机会,诱咱们出兵,再设伏歼之。”
“那咱们怎么办?见死不救?” 李铁枪急了,铁枪在地上顿得 “咚咚” 响,“契丹义军虽跟咱们不是一路,可都是抗金的,要是真收到契丹义军求援,那时候如果见死不救,恐怕对咱们的名声不利呀,这以后谁还敢投靠咱们?”
辛弃疾看着他急得通红的脸,忽然笑了:“李铁枪将军呀,某没说不救。只是得选对时机,不能中了金军的计。咱们要先摸清他们的埋伏地点,再出其不意,不仅要救契丹义军,还要破了仆散忠义的大军。”
他转身对着诸将,声音陡然坚定:“贾瑞、王世隆、赵六,你们坐镇山东,守好后方,保障粮道;其余人马随某北上,魏胜、李铁枪、马全福,你们与某率三万已经战争锤炼的主力,跟某走小路,某在两次科考之时早已打探好河北各地的路径,金军主力极有可能选在瀛洲(河间)适合骑兵冲锋之地设伏,那咱们姑且就先设一队疑兵当援军,大部队全去河间以北二十里处设伏!你们随某尽快到那里,随时打探以备有变。”
诸将齐声应诺。
夕阳西下时,辛弃疾独自来到济南府新设在老槐树下的耿京灵堂前,供桌上的麦粥还冒着热气,那柄旧环首刀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元帅,” 他轻声说,指尖划过刀鞘上的红绳,“咱们的义军越来越壮大了,很快就能把金军赶出中原,完成您的遗愿。”
灵堂外的风带着新麦的清香,吹得帐幔轻轻晃动,像故帅无声的回应。
辛弃疾握紧腰间的横刀,刀背的旧痕在烛光下格外清晰 —— 那是与金军厮杀的印记,如今,又将添上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