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孙唐】泅渡·上部 > 【第十章】莫非前定

【第十章】莫非前定(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十章】莫非前定

*道家说三尸: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

话表三藏一梦方醒,心悸尤存。及立定,昨日所卧软榻,着脚高阁,皆已不见。长老梦未还神,而闻沙僧道:“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孙大圣倒似寻常,微微的笑道:“怎么说?”

长老视行者如常淡然,暗自思量:“我已数年不梦至亲,此番实蹊跷。怎还做出那等羞煞人的事来?观其如此,想是不知,不然这师徒也做不得了。”正是时,忽见其后古柏树上,飘飘荡荡挂一张简帖儿。沙僧急往取看,乃八句颂云: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三人望空再拜,而闻深林之中号呼道:“师父!救我一救!下次再不敢了!”亟入林中,只见那呆子绷在树上,声声叫苦。行者抚掌大笑道:“好女婿!好女婿!你那丈母娘何去了?你那娇滴滴的娘子呢?怎不带来给我师父敬茶?”长老听得“敬茶”二字,便忆起梦中那景。新婚第二日,光蕊与温娇高座堂上,他二人拜伏亲戚,收了红布裹银。欢欢喜喜,尽是人间吉利之礼。长老一时不知是释怀还是怅然,心里仍叹:“还好,他果然是不晓得,否则定要避些嫌疑。”

那呆子被行者取笑,只扭捏出一副羞答答的模样来,对长老道:“师父,不当人子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三藏道:“既如此说才是。”乃命沙僧道:“悟净,与你师兄理行囊,我等便行。”行者乃牵马,而又立三人卧处走神。沙僧见了道:“大哥寻甚么?可有甚物件儿遗在这里了?”行者不自觉地摸摸腰带,原来当日困五行山下,常日无聊。间有牧童摘鲜桃赠之,他先时倒有些手艺,向那小童讨了把刻刀,便将个桃核依着自己模样雕琢了。那木猴感他灵气,五百载以寒暑,而亦通乎人性。何期一梦觉来,便不见踪影。

行者道:“无妨,不是甚么值钱物。走罢!”于是先一步扶长老上大路,掌心一触三藏手腕,便若梦中腻滑。三藏被他一碰,亦暗自惊疑:“我何以惊神?不过黄粱一梦,纵过半生,醒时昨夜抄经的笔墨也未干哩。”三藏如是想,倒淡然数分,随行者至大路而西。猴儿今不似常时雀跃,亦未尝前导,默牵马行。偶回首瞥一眼三藏,倒见他仿佛无事。行者想:“当日救他时,毕竟有了肌肤之亲。那怪梦,大抵是菩萨试我心念。可那木猴,怎能真在他身上,他却故作无事?”

行者以眼观心,方感到那木猴的确在三藏身上。一时不由得将梦里那数年时光细细回味,扬州小岛,学士府邸,月迷津渡……行者不由得眉头紧锁,心想:“奇怪,我与他在学士府过了十四载有余,为何我只记得成亲第一年的场景?自头年立夏后,尽皆忘了。”又觉不妥,“若我俱忘,怎又明明白白记得同他过了十四载,竟何故?”长老默然许久,行至午中,忽道:“悟空,我此会子觉口干舌燥,你取些儿水来我吃。”行者扶师父下马,寻个阴凉处,师徒皆歇。又从行李里取水囊来,已空空如也。行者道:“有山便有水,待老孙化来。”呆子扔下钉耙,背倚树后,对行者道:“哥哥,你可也化些饭来。”行者蹲身把那蒲扇大耳揪起,骂道:“好女婿,你一夜不曾吃足?”

那呆子晃晃头道:“遭瘟的,女婿呼得亲,你有女配我么?”行者起身掸掸土,笑道:“老孙若有丫头,也得俊俏姑爷,披红跨马来娶。似你这般模样,怕坏了我花果山的风水。”说着便由其骂詈,道:“师父,老孙去矣。”“架云头,往那山周寻,已逾此山,果见一洞口波光粼粼。原是一处山泉眼,清凉无比。遂盛满了水囊,又拔根毫毛变为竹篮,采了筐路边梅子,一并置于泉中。翻个筋斗,又折回了。

却说三藏坐树下拨弄佛珠,见八戒沙僧皆在侧,不曾留意他。亟往领口摸了一把,扯出条红绳来。细观,确是那木猴。长老惊叹道:“果然!”三藏收起木猴,敛衣端坐。忽复忆昨夜梦里种种,那人明黄衣衫,眸色纯澈无金光。方修行出山,亦未尝染妖气,实是灵物。更不必言洞房花烛,仙家宅院。个个如同亲历,比昔日流沙河尚旖旎数分。长老暗自忧思,又将菩萨那帖看来,见“圣僧有德还无俗”,自家宽心道:“昨夜种种欢情,想亦菩萨考验我等。梦里我母尚在,我又结缘……”三藏心底扑通直跳,又思忖道:“霁月难逢,琉璃易碎。正是菩萨验我心是否至诚,能否经得凡尘种种诱惑。今观之,是度过此劫了。”

长老方苦思冥想,参不破其因果。忽听行者叫声:“师父!”便端来盏清清凉凉的泉水来,身后光影交错。三藏一时恍惚,竟不辨是梦是真。行者立定,奉水道:“师父!这泉水甘甜,您快饮几口,解解乏气。”

三藏如梦方醒,接过泉水来喝了几口,果然清凉甘甜。呆子道:“师兄不曾化得斋来?”行者笑道:“师父此刻没胃口哩!老孙化斋给你这呆子吃么?且填几口干粮赶路。”

说着便让三藏上马,也不顾那呆子在身后挑着担子骂骂咧咧。师徒又行半时,早过山头。及下坡行,则见一泉眼流水潺潺。行者上前去,将竹篮儿提来,对三藏道:“师父,这梅子可口,你且尝尝。”长老道:“悟空,这却是谁人遗在这里的?你我出家人,不可擅动人物。”

行者笑道:“梅子是徒儿缘路采的,竹篮是徒儿变出来的。我见你没甚胃口,置此处以凉水浸着。你吃两个,权当开胃,过了山我化斋你吃。”说罢便挑了几个色泽鲜亮的递给三藏,三藏接过,咬破一个吃了,果然酸酸甜甜,口舌生津。三四个下肚,便觉得口舌也不腻。行者道:“师父莫吃坏了胃,待下了山,徒儿同你化斋。”

师徒欢欢喜喜,继续西行。长老在马上看着行者背影,心道:“纵不能尽如梦中,此天长日久为徒,也是好的。”行者牵着缰绳只顾前行,心里头却也是那般思量:“我师身世凄苦,或时如梦,难得周全。老孙持其侧,保其无灾,则已不易。”师徒依旧行路,过腊月寒冬,又值阳春时节。

这一日,路过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怎想那仙家宝贝,却惹来祸事一桩。

三藏懵然不觉,及知晓,仙童已闹到他身前。口口声声遗失四枚果子,要他师徒还来。行者却争执道:“我止偷他三个,不曾偷他四个。”

你道如何?原来是八戒蹿腾那行者去偷几个尝鲜,说那果: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行者欢喜不尽,暗自夸称道:“好东西呀!果然罕见!果然罕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