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孙唐】泅渡·上部 > 【第五十七章】神无定位

【第五十七章】神无定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神无定位

却说那孙行者,接连打杀人命,遭长老贬逐。他这厢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

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盗贼作恶多端,何因不可杀?我若非与他争辨一番,左不过如昨夜,未有是非耳。罢!罢!罢!那和尚心软,想是我昨日顶撞,他心有余怒。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遂按下云头,径至三藏马前侍立道:“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唐僧见其还转,口称不敢行凶。然昨夜数番争论,他何尝觉自家有错?三藏思量:“我一路来,最怕伤生害命。遭此顽徒,了无好善之心。我若知其屡次行凶,不若当日便在宝象国诀别,还他个自在。何至于此,造诸杀孽。今时日者,断不可心软矣。”

三藏思量毕,兜住马,即念《紧箍儿咒》,颠来倒去,又念有二十馀遍,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方才住口道:“你不回去,又来缠我怎的?”

行者只教:“莫念!莫念!佛言因果,今老孙亦同师父说因果。你方才问丁坤之事,实则与此有异。”三藏曰:“汝却道,此有何异?”行者曰:“老孙当日,常以人身居人间。妙行误杀丁坤是真,丁坤有罪亦真矣。然丁守因此,威逼利诱,欲取我三百载修为。逆施如此,天谴遂至。今时今日,师父乃承佛门厚望,西去取经。他等阻君路,已是加罪一等。师父焉知他死于我手,非天谴也?”

三藏紧闭双眼,听其言语,心无波澜。遂同八戒沙僧曰:“你二人挑担,先行一步,我有言与檀越。”那八戒沙僧听他这般称谓,万分惊诧,一时面面相觑。见他二人争执至此,不敢多言。他两个人,挑起担子,便往前路去。长老见二人远去,遂下马,与行者对立。行者闻言,笑曰:“你方才称我什么?”

长老视之,垂眸不顾曰:“檀越若未明了,贫僧且复与汝言。先前在羯霜那国,我睹你与荣王私授。数日来,我思前想后,常觉你为人不至于此。我肉眼凡胎,荣王如有意欺诳,实亦难辨。此事,我早已放下。故此番逐你,绝无私心,但不肯留你这凶顽,累我取经大业。又念我不过一凡人,性命身家皆在神魔一念间。构孽弥深,报应弥重。你若还肯与我留条活路,便莫来缠我,归山去罢!”

行者闻他句句绝情,心曰:“我先已知之,有人冒充老孙,与荣王茍合,诳骗于他。他当日句句试探,字字皆疑,只当我另寻新欢。此刻这般坦然,倒似老孙当真做下甚么一般。”于是更加恼怒,遂道:“长老说笑了,你以荣王之故重病,我问你前后,你只字不言耳。今提及此事,依旧模棱两可。又何曾信过老孙?紧箍咒语既泄,你不顾我安危,一心赶路。此番到底是老孙罪不可恕,还是你恐老孙这人,便如我心头之血一般不干净,坏了你锦绣前程?老实同你讲,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

三藏发怒道:“我宁愿你色胆包天,与荣王茍合。宁肯你出言不逊,谓我诸多不是。也不愿看你杀人不眨眼……真假何妨?你我八载师徒,我每日嘱你勿造杀孽。你今提了他头来,是威逼我,还是恐吓我?我贫僧谨记好善之德,一灵不损。对你所求,也不过如此尔尔。然我苦心教诲,汝亦何尝闻其半分?”

三藏说此数语,意气激扬,若有窒息之感。半晌,气弱声虚:“你焉不知,你真负我,我也不过前尘错付,一人之身。而今你前后格杀诸人,如此不堪教化,实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快走快走!迟了些儿,我又念真言,这番决不住口,把你脑浆都勒出来哩!”语既出口,便觉心如刀绞,有如覆水,易放难收。大圣疼痛难忍,又听得此言,更忍不住发笑:“好!好!你心怀众生,唯独待老孙诸多嗔恨,原是我作茧自缚而已。”

他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那荣王在国中,作恶多端,又坏我名声,我如何能容他?一走了之,难不成放任他兴风作浪么?可如今因这几个贼子,老和尚半分听不进我言语,实在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好大圣,拨回筋斗,那消一个时辰,早至南洋大海,住下祥光,直至落伽山上,撞入紫竹林中。木叉与善财遂向前引导,至宝莲台下。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

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

菩萨道:“且说那皂白原因来我听。”行者即将那打杀草寇前后始终,细陈了一遍。却说唐僧因他打死多人,心生怨恨,不分皂白,遂念《紧箍儿咒》,赶他几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特来告诉菩萨。

菩萨道:“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为僧,决不轻伤性命。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师父,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

行者噙泪叩头道:“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菩萨笑道:“《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我的。当年差我上东土寻取经人,赐我三件宝贝,乃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秘授与咒语三篇,却无甚么《松箍儿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