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孙唐】泅渡·上部 > 【第七十六章】以心役物

【第七十六章】以心役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长老见他看破,也不欺瞒。只叹息不已,道:“正是,那刘全回家大闹一场,李氏烈性,竟以死明志。及葬礼之时,为师与寺中诸人同出吊唁,乃水落石出也。刘全追悔不已,恰逢此时,唐王召诸贤,议谢阎君重生之德。那幽冥自古有西瓜、南瓜、冬瓜,而无北瓜。唐王遂欲以北瓜为谢,着人送至地府。刘全便自请献瓜,亦筹谋寻归亡妻。”

行者笑道:“这汉子,如此眼盲心瞎,却这样好运。他为唐王赴死献瓜,纵他死了,亦福及子孙矣。”长老对那刘全,虽心有不悦,却又不肯道人短长,便叫行者道:“他人是非,莫要谈论。”

行者闻言,遂旁边静听。三藏又云:“刘全献瓜至阎罗殿,说明来意。果蒙恩赦,得见亡妻一面,那刘全在李氏面前,捶胸顿足,悔不当初。李氏见其情切,又顾念孩儿,遂亦不咎,夫妇和好如初。”行者冷笑一声,心道:“老孙若是那李氏,凭他哭断了肠子,也不饶他哩。可妇人心仁,自然顾念稚子无辜。”

正愤慨,又闻三藏云:“阎君命判官检簿,道李氏阳寿未尽,可许他还阳。然事逾一月,李氏肉身已腐。阎君便为顺水人情,使了个借尸还魂之术。此时有唐王御妹,玉英公主也。值妙龄,坠秋千于地,登时香消玉殒。李氏借肉归阳,刘全亦为驸马。阎君又以石榴为谢,送与刘全带回人间。此后,人间无北瓜,却有石榴也。”

三藏言毕,举目望行者,与之目光相向。行者见师父呆呆愣愣,直视而顾,则擡手抚其玉面,曰:“师父回神。”三藏道:“悟空,你可是要说,这石榴本地府之物,并不与魂魄相克。故取其茎叶,便渡得此地亡魂?”行者道:“师父聪慧,正是如此。师乘此叶舟,与诸童至子母河。老孙云快,且先还阳迎你。”

那长老念声佛号,双目轻启。心有所疑,不觉宣之于口:“徒弟,以你的本事,必能想出更便易的法子,为何偏要为师来渡他?”行者知他定然有此一问,犹豫片刻,轻笑道:“今日之景,不比婆娑幻境中。彼时蒙师教导,修心养性,故能渡人。今时今日,此举却为渡鬼。须师父一颗善心,加之老孙法力,方可渡得众生。”

长老闻之,疑虑顿消。目光亦坚定,乃与行者曰:“悟空,即是如此,你且施法力罢!”师徒方语,而闻谷中有呼曰:“唐长老,孙长老,此处除桃、槐、柳、桑、杨,只有石榴花叶,不知可否一用?”行者窃笑曰:“这温将军颇有善心,而有凤仪之相,后福无量也!”行者跳上崖,朝他等招呼罢,道:“善哉!善哉!”

你看那朔九,吆喝一声,但见村舍四围,有童女数百,负笼登树。未几,已采石榴花叶数万枚。行者指尖一点,吹口仙气,则竹篓洞开。但见那花叶层叠,若裁衣之状,正穿在那些枉死的娃娃身上。他等身着了榴叶衣,跌跌撞撞,跳入暗渊之中。魂魄归一处,化为一叶扁舟。

长老曰:“悟空,你不是说,要为师渡他等,如何却要他们化作舟楫?”行者笑道:“师父怎不记得,自度度人,自觉觉他。及他等渡师过河,与师父度他等还阳,并无甚分别。”长老顿时了悟,这才安心登舟。甫一踏入,便觉舟动人行。行至湖中,回首却见行者立在岸侧,拱手相送。一如当日月迷津渡之景,昔迎彼来,今送之去。

三藏掩着心口,依依不舍转回头来。他魂魄之身,并无心动也。偏于此时,殊觉心安。千百年前,此心上常卧一猴儿。曾与一人比肩山河,摆渡于苍茫人世。千百年后,这猴儿仍卧在他心间。赠他凡心所向,素履皆往。

行者于三藏行前,强压悲痛。及其乘舟而去,再难忍涕泗交流。继而俯伏,向长老背影,拜了四拜,一如两界山下初见之时。你看那行者,毕恭毕敬,全然不似方才顽笑姿态,合掌道:“弟子恭送……旃檀功德佛。”

阴雨绵绵,山色空蒙。孙行者于今时今日,还他心头之月于九重宫阙。此后月光普照人间,行者亦如世人,光明正大得其爱意,此亦谓名正言顺也。

且说那长老摇摇晃晃,行至水流湍急处,忽而足下不稳。思及行者方才所言,知是诸童魂魄之力不足,须得自家渡之。正欲念诵经文,却见这暗渊之中,一时间滚浪飞流。

三藏足蹬那一叶舟,激流而进,只唬得战战兢兢,心道:“此水湍急,若堕湖中,我和尚定是魂飞魄散矣。”这般思量,更是又惊又怕,正欲唤:“悟空”,却省悟此番劫难,唯有自渡而已。

三藏乃吞声忍泪,极力站稳。且看那舟如弦矢,疾者远之。更如猛斧破江,惊心动魄。中流之中,卒遇狂风巨浪,簸扬之,险象环生。那长老魂魄俱动,闻山风卷松涛,恍有电光闪烁,劈碎山石,正裂在他脚边。风雨之锋锐,唬得长老再难镇定,放声哭道:“吾命休矣!”

你看他颤颤巍巍,面色苍白。绝望之中,却闻孩童啼哭之声。三藏猛然惊醒,见那舟不成型,仍竭力托他魂魄。那一片榴叶,青翠嫩绿,脉络分明。于苦海漂泊,弱小如斯,难逃惊涛骇浪。三藏于此,忽然领悟行者用意:“他等自身难保,却仍想解贫僧之难。与佛陀济世之心,又有何分别?若得此功德,他们亦可投胎子母河中,去寻亲娘矣。”

长老参破这点机缘,拭泪道:“此榴叶舟载悟空法力,更如菩萨点化三人,护我西行。今日劫难,并不如西行路险。粉身碎骨,又何惧哉?我早已是孤魂野鬼,是我佛慈悲,许我以此法,回返人世。况今日之事,非我一人之命。犹千百人命也,我岂能如此软弱?”

长老心念既定,果然船只稍稳,他拢袖立定,又喃喃道:“悟空…悟空定已在梁女国待我哩,我若迟迟不至,岂不望坏了他也!”长老闭目,闻众鬼哭啼,自家亦涕泪沾襟。一时又觉醍醐灌顶,有豁然开朗之感。恰似天乐遥闻,仙音嘹喨。见满空中祥光叠叠,瑞气重重。

三藏不由自主,合起手掌,开口诵道:“譬喻船师,常以大船,于河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波罗密船,于生死海,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诵罢,但见天际祥云光满,瑞霭香浮。

你道如何?原来方才,这长老意随心动,口中所念,乃大乘法《华严经》中数句。他与行者一般,虽未得经卷,已悟大乘无穷妙法。此谓慧根深厚,离苦得乐也。长老如此这般,反复念诵。足足行了六个时辰,才隐隐于烟雾中望见一城池,正是西梁女国。

此时举国上下,皆跪岸边。有女国陛下达奚南枝,与羯霜那国国王并立。二人皆是大裘衮服,头戴王冕十有二旒,搢大圭,执镇珪,西面于圜丘东南。顷刻,鼓乐齐鸣,二王升台焚香,置璧珪缯帛于积薪之上,手燃积柴,祝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诵毕,又见诸妇人捧净盏,至子母河边取水。长老脚下榴叶舟,掀浪而起,送他魂魄至岸上。乃就水四散,仍化为婴儿精魂,口呼:“娘亲!娘亲!”却一个接着一个,寻着自家母亲,跳入他们碗盏之中。诸妇人虽不闻其声,却好似心有灵犀,将水一饮而尽,止待三日后生产。长老窃叹曰:“善哉!必是女王陛下接那羯霜那国失了孩儿的妇人来此,然此事,他等如何尽知?”

正百思不解,却见菩萨乘莲台而来,放出净瓶中,行者与三藏的肉身。三藏见了,忙跪下叩头。忽闻行者在旁笑道:“菩萨,老孙便知你不会那等无情,弃我二人不顾也。”

菩萨云:“泼猴休耍嘴,还不归体,更待何时?”行者闻说,忙跳入自家肉身中,顷刻神魂合一。又扶起三藏,教其局膝静坐。朝岸边招手道:“师父快来!快来!”三藏大喜,亦忙忙拜谢了菩萨,这才欣然归矣。

毕竟不知此后还有甚事,且听下回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