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两种措施(1 / 2)
[作为千古一帝的昭文帝,他以睿智和果敢著称于世,对于国家的治理有着极高的标准和要求。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怎么可能容忍官员们在官场上结党营私呢?
昭文帝深知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如果官员们结党营私,将会严重损害国家的利益和稳定。他坚信,只有建立一个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官场环境,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昭文帝深知官场上结党营私之风盛行,严重影响了朝廷的清明和公正。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科举制度上进行一项重大改革——实行糊名法。
糊名法,即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密封起来,使得考官在评阅试卷时无法得知考生的身份背景。这样一来,考官就只能根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和才华来评判其成绩,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人际关系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昭文帝这招绝了!早该把那些靠裙带关系混官场的蛀虫踢出去!以前考试看脸拼爹,寒门子弟寒窗苦读不如人家递个条子。现在糊名法直接釜底抽薪,看那些拉帮结派的老油条还怎么搞‘老乡会’‘师生盟’,就该让真有本事的人上位!”]
[“糊名法确实是个妙棋,但想彻底解决派系问题还是太理想化了。虽然切断了科举这个关键的结党渠道,但官员之间还有同年、姻亲、地域等千丝万缕的联系。昭文帝后续应该搭配官员考核、轮岗等制度,多管齐下才能真正瓦解派系根基 。”]
[“哈哈哈,那些靠关系的官二代富二代要哭晕在厕所了!以前考试前还能四处打点‘拜码头’,现在连考官都不知道卷子是谁的,这下‘关系户’秒变‘盲盒考生’,全看运气和真本事,这波操作我给昭文帝双击666!”]
[“‘十年寒窗无人问,糊名一考天下知’,昭文帝这一纸政令,恰似春风吹散了官场上盘根错节的阴霾。从此,墨香代替人情,才学胜过门第,多少蛰伏的璞玉,终于有了闪耀朝堂的机会。”]
天幕下,一位寒门学子对十六皇子府叩拜“陛下圣明呐!咱这些出身寒门的学子,终于不用再被世家子弟压着了。以前考试,考官看门第、看关系,咱们就算有满腹经纶,也难出头。现在有了糊名制,只看文章好坏,不用再担心因为没背景被刷下来,终于能靠自已的本事改变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