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两种措施(2 / 2)
一名名门子弟不满说“这糊名制看似公平,实则不然。我们名门世家,向来注重子弟的培养,诗书礼仪自幼熏陶,平日里的言行品德也是家族重点教导的内容。可如今糊名,考官只看那一场考试的文章,全然不顾考生平时的德行与素养,选拔出来的人,说不定只是些会写文章的书呆子,怎能担当治国安邦的重任?”
私塾中,青衣学子欣喜地说“早就该有这样的制度了!以前那些科举,就是世家大族的游戏,他们互相勾结,垄断官场,寒门子弟连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昭文帝推行糊名制,就是要打破这些腐朽的门阀派系,让真正有才华的人上位,我举双手赞成!要是再能严惩那些拉帮结派的官员,那就更好了!”
[同时,昭文帝还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官场结党营私的问题,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于是,他下令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学堂,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这些学堂不仅教授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通过教育,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启发,道德观念得到了提升,社会风气也逐渐好转。
此外,学堂的设立也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那些在学堂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国家效力。这样一来,官场中的人才结构得到了优化,官员的素质也得提高]
三皇子袁祉轻摇折扇,悠然一笑“妙啊!糊名法让科举回归文章本真,再无身份门第干扰,诸君可凭锦绣文章论高低,正合文人‘以才报国’之心。广设学堂,更是播撒文脉火种,让天下人皆可探学识之深、悟天地之理,待人才如繁星汇聚,这盛世文运,定能光照千秋!”
八皇子府中四皇子袁禛端起茶杯浅啜,轻声道“糊名法斩断科举徇私的枝蔓,选出的人才干净纯粹;学堂广设,又为天下士子开了窗。看似是科举变革,实则是为朝廷攒底气、为百姓谋出路。且观之,这两步棋,或许能让朝堂派系之争,渐化为人才报国的合力呢。”
八皇子袁风在一附和着“四哥看得透,糊名法和学堂都是为国家好。咱跟着四哥,就认这个理儿——公平选才,国家才能强。往后谁要是因派系坏了这规矩,咱第一个不答应!咱虽不争储位,但护着这清明世道,也是为皇家脸面,为天下百姓嘛。”
十五皇子袁成不屑道“切,搞什么糊名法,以前那些世家子弟,哪个没真本事?现在倒好,阿猫阿狗都能科举?广设学堂更是麻烦,穷酸书生读了书,还想攀龙附凤?不过……要是学堂里能选出几个好玩的伴儿,陪本皇子吟个诗、打个马球,倒也能凑合用用,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