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灭佛(1 / 2)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们曾经提到过,在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乱之后,大乾整个社会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创伤。
然而,就在这片废墟之上,佛教的势力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呈现出一种迅猛增长的态势。]
[面对此种情形,昭文帝并未效仿前朝君主,采取暴力手段摧毁寺庙、诛杀僧侣,而是预先谋划舆论导向:责令史官委婉记述“佛寺侵吞民田引发饥荒”“僧人不守戒律扰乱民心”。
继而借助文人之笔,阐述佛理“虚无缥缈,贻误国家,贻误苍生”,逐渐引发朝堂和民间对佛教的质疑,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昭文帝这招‘舆论先行’真高明!战乱后国力虚弱,佛寺占田又不事生产,确实会加剧社会矛盾。先引导舆论让大家意识到佛教膨胀的弊端,比直接暴力灭佛阻力小太多,既避免激起信众反抗,又能慢慢收拢资源,这政治手腕绝了~”
[“感觉这事得辩证看,佛教本是教人向善,可发展到侵占民田、僧人犯戒,就成了社会毒瘤。但也好奇,真正修行的高僧会咋应对?是沉默自保,还是站出来整顿佛门?希望后续能看到清净僧人的坚守,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放现代就是‘整顿宗教乱象’啊!任何团体膨胀到影响民生、秩序,都得管。不过昭文帝用舆论铺垫的方式,比简单‘一刀切’聪明,既解决问题,又减少社会震荡,领导学案例预定!”]
[“从社会结构看,战乱后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佛寺却‘圈地’免税,严重影响国家赋税和民生恢复。昭文帝的操作,本质是‘用意识形态武器’削弱宗教特权,重新分配社会资源,为战后重建铺路,逻辑很稳!”]
[“可怜那些真心求佛的百姓,被不良僧人坑了信仰。希望灭佛后,能留下真正弘法利生的寺院,让信众还有心灵寄托;也希望受害的人能得到补偿,别让信仰的净土彻底变成权力博弈的战场……”]
天玄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殿内,沉声道:“诸位爱卿,且看朕这个儿子灭佛之局,有何见解?”
丞相冯成出列,拱手道:“陛下,昭文帝陛下借舆论、析利弊,以柔克刚,实乃高明。然我朝佛寺,虽有小弊,却也多行善举。若效仿,需慎之又慎,先辨忠奸,莫伤了天下向佛之心啊。” 言罢,目光望向殿外,似在思索权衡。
御史大夫谢安大步向前,朗声道:“陛下!佛寺若成藏污纳垢之所,必为社稷大患!昭文帝陛下之法,可斩断权僧勾结,还佛门清净。当速查我朝佛寺,若有不法,效仿其舆论先行之策,狠狠整治!” 满脸愤慨,一副要除尽弊病的架势
[接着昭文帝推出“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