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 第174章 字迹

第174章 字迹(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博主说完,又不紧不慢地补了一句,像是在为昭文帝辩解:[当然,也有可能是昭文帝一心扑在治国大业上,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奏折,要操心那么多国家大事,实在是没时间和精力去琢磨这些风花雪月的文艺之事。

你想啊,一个心里装着天下百姓的皇帝,哪有功夫去管琴声里是喜是悲?这样的人,不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

天玄帝听到这话,重重一敲案几,朗声道:“说得好!朕当年征战沙场,哪有闲心听什么琴曲?

能让士兵吃饱穿暖、让后方百姓安稳度日,比什么‘高山流水’都强!泽儿这性子,随朕!”

长孙皇后温柔一笑,接过话头:“陛下说的是。不过啊,泽儿小时候倒也喜欢听宫里乐师弹琵琶,想来是后面肩上担子重了,才渐渐把这些放下了。”

她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追着乐师跑的小身影,“孩子长大了,心思自然要放在更重的地方。”

博主想起历朝历代对昭文帝这方面的争议,不禁像 fellow 学渣一样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同情:[唉,其实在我看来,昭文帝在经赋上的表现也并非差到极致。

只是相较于当时那些整天就知道吟诗作对的文人墨客,稍显逊色而已,这又有何妨?难道会写诗就能打胜仗吗?就能让百姓吃饱饭吗?]

[那些名家经典,昭文帝同样能够诵读理解,处理奏折时引经据典也头头是道。更何况,他在兵法、谋略以及御人手段等方面,那可是样样精通,甩那些酸文人几条街。

听不懂乐声中的情感又怎样,又不影响他指挥千军万马,这并非什么致命缺陷,却总有一些人揪住这一点不放,说三道四的,真是吃饱了撑的。]

魏征在朝房里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对身旁的官员道:“这话虽是糙了点,却在理!当年陛下吃喝玩乐,不也有人说他‘不学无术’?

可到头来,是谁让大乾疆域拓了千里?是谁让流离的百姓归了家园?比起这些,会不会写诗、懂不懂琴音,算得了什么?”

袁泽在东宫听得眉飞色舞,拍着诸葛明的肩膀道:“听见没诸葛先生?连千百年后的人都懂我!

那些酸文人就知道咬文嚼字,有本事让他们去跟匈奴谈判试试?保管三句话就被人砍了脑袋!”

诸葛明笑着摇头:“殿下莫要急躁。文人有文人的用处,只是评判帝王的标准,本就该与文人不同。”

诸葛明转头看向立在角落的白起,“白侍卫长觉得呢?”

白起瓮声瓮气地应了一句:“能打胜仗,能护百姓,就是好皇帝。”

白起的话言简意赅,却掷地有声,惹得诸葛婉忍不住拍手:“白大哥说得对!”

说完,博主突然安静下来,挠了挠头,像是想到了什么糗事,表情略显心虚,眼神飘忽不定:[但说实话,在昭文帝刚登基那几年,赵渊老师为了让他多读书,确实是煞费苦心,头发都愁白不少了。

那会儿的赵老师,简直就像咱们现代追着学生要作业的班主任,天天变着法子催陛下看书。]

这话一出,京都里顿时响起一片低笑:

“哈哈,赵太傅还有这一面?”

“可不嘛,我家孩子的先生也是这样,天天追着要功课。”

“没想到昭文帝陛下也有被老师催着读书的时候,这画面想想就有趣。”

袁泽闻言,脸上有点发烫,嘟囔道:“赵太傅也是,几天前追着我背《孙子兵法》,跟现在这情形也差不了多少……”

诸葛婉凑过来,小声问:“太子哥哥,那你当时背出来了吗?”

袁泽轻咳一声:“那是自然,不然……不然哪有现在的我?”

诸葛明看穿了他的窘迫,笑着打圆场:“赵太傅的苦心,殿下如今想必都懂了。所谓严师出高徒,太子殿下后来能在治国时引经据典,想必也离不开赵太傅的督促。”

赵渊听着这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哪能想到,自已那些苦口婆心的教导,到了后世竟成了这般模样的调侃。

可仔细想想,博主说的倒也没错,这段日子,他确实没少为了让太子殿下静下心来读书而费神。

博主像是没察觉到赵渊的窘迫,继续说道:[赵学侍为了让昭文帝陛下能读进去书,那可是想尽了办法。

他知道昭文帝陛下喜欢兵法,就把兵法里的道理和经书上的内容结合起来讲,比如讲《孙子兵法》里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就顺带提一提《论语》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这都是教人认清自已、了解他人的道理。]

[还有一次,听说昭文帝陛下对农耕之事很感兴趣,赵学侍就特意找了些关于古代农桑的典籍。

一边给昭文帝陛下讲怎么种地能丰收,一边穿插着讲经书中关于民生、治国的道理,说‘民以食为天’,治理国家就得先让百姓吃饱穿暖。]

大乾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赵太傅这法子倒是巧妙,因材施教啊。”

“可不是嘛,换了是我,对着那些枯燥的经书也读不进去。”

“也就赵太傅有这耐心,换了别人,怕是早就放弃了。”

陈嘉庚听到“农耕之事”,眼前一亮,对身旁的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把经书里的道理落到种地、织布上,才是对百姓有用的学问。

赵太傅这法子,值得咱们工部学学——修水利、造农具,不也得结合实际情况来吗?”

商羊握着笔的手顿了顿,想起自已曾为了应付考核,死记硬背过不少农书条文,却从未想过如何把这些条文用到实际中去。

此刻听着博主的话,心里忽然有点不是滋味——或许,自已过去追求的“学问”,真的有点本末倒置了。

博主点点头,又道:[可即便如此,昭文帝的字还是……嗯,有点拿不出手。]说着,他像是下定了决心,又在屏幕上甩出一张图片。

那还是一张微微泛黄纸张的照片,上面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知道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